分享到:
故宫畅音阁戏曲馆
9月19日,故宫畅音阁戏曲馆经过提升改造后首次开馆,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的代表观看了首场演出,当晚的演出包括昆曲《牡丹亭》和京剧《天女散花》、《锁麟囊》、《空城计》、《铡美案》等景点折子片段,每每演员一曲唱罢都会获得满堂喝彩。
文化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畅音阁戏曲馆,位于乾隆皇帝为自己养老修建的太上皇宫中,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原是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今天人们看到的畅音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 先后进行过修缮,是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2017年的戏曲馆提升改造,着力强调宫廷戏曲的独特性,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将扮戏楼纳入展览,贯通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三个空间,令观众一睹剧场全貌。
昆曲《牡丹亭·寻梦》
京剧《天女散花》选段
扮戏楼为戏曲文物展厅,首次打开后台的地下室入口,通过地下空间展示畅音阁独特的“音响设备”(共鸣地井)和“舞台机械”(辘轳和水井),管窥三层大戏楼寿台、禄台、福台巧妙的机关设置,牵引出畅音阁戏台演出的大量特殊剧目。扮戏楼通过两侧廊道联通阅是楼观众席,通过廊道墙面戏曲图像装饰,烘托观戏氛围,同时在廊道和阅是楼设置茶席,为观众提供舒适的看戏空间,并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宫廷戏剧馆的展览特色在于:不强调文物展陈数量,而是把观众更多的视线引导到舞台上,通过演员穿着和使用各类宫廷式样的戏曲文物复制品,让通常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动起来。同时通过地下室强调畅音阁戏台的独特,让各种机关在戏曲演出中使用上,实现动态的宫廷原状展览。
上一篇: “天禄永昌——故宫博物院藏瑞鹿文物特展”开幕 |
下一篇: 金秋九月 故宫博物院举办多项展览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