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发布时间:2017-11-28 13:47 来源: 编辑:杨倩
信息来源: 2017-11-28

“文化+科技”国际论坛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11月28日,主题为“传统文化×未来想象”的“文化+科技”国际论坛在故宫博物院举办。
    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业界交流和成果展示,整合文化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护、研究、展示提供具有国际性和前瞻性的理论支撑和应用途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坛由故宫博物院和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
    论坛邀请到了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博物馆相关领域负责人,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日本京都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学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机构代表,腾讯集团、英特尔、谷歌等公司负责人。同时,作家郝景芳、吴岩等嘉宾也欣然参会。
    此次论坛包括三个分论坛——分别为“新思维:数字技术下的未来博物馆”、“新路径:数字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新生”以及“新融合:走入日常的科技与人文暨腾云峰会”。
    “新思维:数字技术下的未来博物馆”旨在探讨博物馆如何抓住数字创新带来的机遇,数字技术将会给未来的博物馆带来怎样的影响。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数字媒介项目经理穆里尔·米萨尔介绍了多媒体设备在卢浮宫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南京博物院图书信息部主任张小朋就智慧博物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模型展开探讨,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信息技术部总经理肯赛尼娅·普斯尼斯卡娅则围绕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虚拟现实应用做了相关讲解。此外,上海博物馆、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东京国立博物馆等从业者分别对所在团队的数字化创新项目展开介绍。
    “新路径:数字时代与传统文化的新生”将集结引领前沿研究的实验室、驱动实践创新的企业、追索文化本源的研究机构,共同勾勒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结合的新生之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吴育华谈到遗产监测中“文化+科技”的相关认识,京都大学教授井手亚里重点介绍了高精度成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腾讯优图实验室杰出科学家贾佳亚谈到了AI与艺术创造,希望让人工智能走向艺术保护。武汉大学教授黄先锋、英特尔中国区市场部吕冬等也分别做了精彩的观点分享。
    “新融合:走入日常的科技与人文暨腾云峰会”关注当科学走下神坛,与日常生活相遇,人类的传统将迎来怎样的变革。以人文视角审视、以科学态度追问跨界融合如何发生和持续运转。分论坛以“科技点亮传统文化”和“科技赋能教育”、“科技赋能文化传播”、“科技与社区文化建设”为主题,文化、科技领域研究者同聚一堂,共话数字时代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