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国家艺术基金江浙皖三省资助项目巡查监督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16-07-27 09:57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6-07-27

  7月13日至14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巡查监督工作在安徽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在合肥市顺利开展并圆满完成。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堃、安徽省文化厅副厅长唐跃、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刁玉泉、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李川,巡查监督专家温中甲(中国歌舞剧院创作室原主任)、汪守德(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王庆(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原主任)、黎继德(中国戏剧协会《剧本》月刊原主编)、江东(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代大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玉玲(光明日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及安徽、江苏、浙江三省49个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安徽省2016年立项单位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安徽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侯进主持会议 

  唐跃表示,国家艺术基金的设立,对于推精品攀高峰以及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在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下,安徽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受益匪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加入文化建设的队伍,各类文化机构和个人在公平的机制下有序竞争,共同发展。通过申报和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增强了文化单位的项目意识、管理意识。安徽省文化厅一直十分重视国家艺术基金实施工作,视之为助推安徽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2015年度申报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安徽省文化厅今年采取了两项新举措,一是将国家艺术基金申报纳入对各市文化工作的考评指标,二是举行模拟答辩,收到良好效果。安徽省文化厅按照巡查要求,严把项目实施质量关,全力组织做好入选项目实施工作,为项目结项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堃系统介绍了国家艺术基金自2013年年底设立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对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能进行了解读,着重强调了项目监督管理的工作流程和重要意义。要求项目实施主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出作品、出人才这个中心任务,多出精品力作,攀登文艺高峰;发扬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立项不是终点,把项目实施好,让项目立得住、传下去,才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意义所在。此次召开巡查监督工作会议,各项目实施主体要高度重视工作会上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严格按照要求推动项目实施,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及时整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迎接结项验收。 

  周详论证严密实施 传承发展培育新人 

  《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作为安徽省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唯一入选的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经过近两年的论证、筹划,从黄梅戏可持续发展角度考量,进行了多次座谈、研讨,精心组织,确立了项目实施计划和教学方案 

  该项目通过面向全国招生,遴选出来自安徽、湖北、江西、上海等地有志于黄梅戏作曲且具有创作潜力的中青年学员,这些学员中既有高校的音乐教师,又有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既有其他剧种的作曲工作者,还有基层剧团的演奏人员。培训班设置了和声、配器、曲式、复调、黄梅戏作曲基础、黄梅戏美学风格、黄梅戏音乐发展等方面课程,聘请了时白林、何占豪、朱晓谷、刘明厚等一批知名专家,突出艺术实践和经验传授,从不同领域和角度给学员授课。在随后的创作采风阶段,学走进剧场走访院团走访老艺人,深入了解黄梅戏。经过两个多月的系统培训,每个学员均创作了作曲作品,其中既有移植于其他剧种的选段,又有对传统黄梅戏唱段的重新创作。在排演过程中,指导老师和学员根据排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加工。 

  7月13日,监督专家观看了项目结项作品汇演,认为此次黄梅戏作曲人才培养项目的实施,适应艺术事业对高层次、特殊、紧缺人才的需要,对于黄梅戏的传承、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助推和孵化作用。通过这个项目既发现、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潜质、有才华的青年戏曲音乐创作人才,也为黄梅戏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了新鲜而富于活力的生力军。 

  内庄外谐发人深省 注重细节打造精品 

  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淮剧《半车老师》是由盐城市淮剧团创作实施的项目。该团以擅长创演现代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健康脱俗、意味深长而又观赏性较强的风格。《半车老师》以内庄外谐的表现手法讲述了田家湾老教师田半车,受父老乡亲委托,进城追讨捐赠款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讲诚信、守道义、有担当的乡村教师形象,凸显了一位普通乡村教师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该剧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单纯地追求笑料的数量,而是在结构、人物、环境上力求真实、朴素、自然,既体现了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也体现了对现代淮剧的创新。 

  《半车老师》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后,按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项目实施,修改剧本、舞美设计,制作、排练合成、首演巡演、召开专家研讨会、征询观众意见。一是进一步“密针线”,去掉原剧中“光头李”这一角色,使剧情更集中;二是对《半车老师》的舞美设计做了颠覆性的改造,修改后写意的舞美更贴近剧作的风格和审美意境。而且该剧在演出中还做到“三个注重”,包括注重台词细节,把准人物基调;注重唱腔细节,突出人物情感;注重表演细节,凸显人物形象,用“十年磨剑”的精神做好加工修改工作。 

  监督专家认为该剧故事完整、风格统一、人物个性鲜明,尤其是很好地展现出了淮剧唱腔的特色优长和表导演的戏曲化探索,对现代题材创作有普遍指导意义。希望盐城市淮剧团在演出中不断提升,让《半车老师》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 

  八大流派同台演绎 群星荟萃传播经典  

  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于2016年3月6日在绍兴大剧院首演后,即赴全国17个省市40个城市进行巡演。该项目同时汇集了当今越剧最具人气的八大流派和越剧舞台上优秀的演员,做到了越剧经典流派较为全面展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绍兴市演出有限公司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艺术质量,设立低价票、惠民票,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欣赏到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高质量的演出剧目。如参加贵州省“走基层·送欢乐——多彩贵州大舞台”活动,湖南省“雅韵三湘·舞台经典”中外优秀舞台艺术展演,武汉第四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节,北京市剧院运营服务平台惠民演出活动等,还通过当地剧院举办戏迷见面会、艺术沙龙等形式,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到中国戏曲的魅力。并且通过调查问卷微信等网络互动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征询观众意见评价 

  监督专家表示该剧流派纷呈、群星荟萃,在展示中国越剧艺术、推广中国传统戏曲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为传统文化寻找出了新的产业之路。希望分属不同流派的明星演员在演出中能不断融合,焕发出不同的色彩,碰撞出更为光彩的艺术魅力。 

  根据此次巡查监督反馈,安徽、江苏、浙江三省绝大多数项目能够严格按照实施计划认真组织,有序推进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两天的时间里,管理中心和监督专家集中听取了三省49个项目主体单位的实施情况汇报。项目单位既汇报了项目情况,也结合实施中出现的具体困难提出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对项目汇报进行了逐一点评,不仅指出了项目实施中工作上的不足,而且对项目艺术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剖析。项目实施主体认真聆听项目单位汇报和专家点评,认为既是一次相互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来源: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