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4月21日至22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芭蕾舞剧《唐寅》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该剧由苏州芭蕾舞团创编,以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唐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芭蕾和现代舞相融合的形式,走近他的艺术作品与精神世界,还原一个真实的唐寅。这是继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芭蕾舞剧《西施》之后,苏州芭蕾舞团第三次带着原创作品走进国家大剧院。
挖掘本土题材 实现文化输出
芭蕾舞剧《唐寅》从考场舞弊案起笔,通过主人公起起落落的人生境遇,从其对于功名与自由的两难抉择中挖掘人性的复杂,主人公内心的挣扎是舞剧的最大看点之一。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介绍,《唐寅》是一部特别的作品,不是传统的芭蕾,又有别于民族舞剧,它呈现出一种当代的审美视觉,并通过一些意向化的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剧中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的戏别具深意,以红袍作为仕途隐喻的想法亦由此而来。唐寅是苏州的一个文化符号,很多人知道他,但并不真正了解他。苏州芭蕾舞团选择了这一本土题材,以舞剧的表达还原出更真实的唐寅,同时希望通过全国的巡演,将苏州的文化传递出去。
打造原创精品 三进国家大剧院
芭蕾舞剧《唐寅》是苏州芭蕾舞团为舞团成立十周年“量身打造”的作品,于2017年9月在苏州首演,相继在太仓、杭州、海安、湖州、上海、宿迁等地巡演。作品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舞台表现都进行了创新,试图打破大众对唐寅停留在“戏说唐伯虎”的层面,借助“红袍”“墨”“桃花”等意向元素,用简约的写意手法,通过突出人物性格及艺术作品,将人物的内心抽象地表现出来,还原一个接近历史的人物形象。
李莹表示,从苏州芭蕾舞团建团以来新剧巡演的状况来看,《唐寅》是最早和最快走向市场巡演的,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无论对普通观众还是专业领域,《唐寅》的影响力逐渐显露,北京的演出更是吸引了许多文艺界人士前来观演。作为地方性的文艺团体,苏州芭蕾舞团在最近六年间三度带着原创作品在国家级的专业剧院演出,这体现了行业对舞团和作品的认可。通过持续创新,苏州芭蕾舞团也希望每一部作品都能更好地接受市场检验,并且能够持续地演出下去。
创新作品风格 以创作引领市场
演出结束后,中国舞蹈家协会举办了芭蕾舞剧《唐寅》专家研讨会。专家肯定了苏州芭蕾舞团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创作风格,认为《唐寅》营造的静雅氛围与舞剧表现的文人风骨相吻合,呈现出一种精致唯美的审美追求。主创团队对芭蕾艺术具有国际视野和思考,同时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融入到创作中,这种当代意识值得肯定。唐寅的扮演者邢伟表示,苏州芭蕾舞团的作品风格偏于现代,给演员很大的自我发挥空间。《唐寅》是一部内心戏很多的舞剧,需要靠演员的感染力去让观众理解,编导经常启发演员二次创作,找到最能突出自己优点的方式。李莹表示,十年成长,苏州芭蕾舞团在不断摸索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虽然舞团的每一次创作都会考虑市场的需求,但不迎合市场,而是积极地引领市场。作为艺术创作者,苏州芭蕾舞团有责任去培养观众,除了给予观众艺术的审美,更希望通过芭蕾这门国际艺术语言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