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岭南传统手工艺再生的创新人才培养》学员成果作品展开幕
发布时间:2018-09-06 10:15 来源: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2018-09-06

  8月25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岭南传统手工艺再生的创新人才培养》学员成果作品展开幕式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广州美术学院相关领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全体学员和指导教师等出席了开幕式。

  《岭南传统手工艺再生的创新人才培养》由广州美术学院组织实施,是主要针对岭南传统手工艺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雕一彩一绣(牙雕、玉雕、木雕、广彩和广绣)”行业的艺术人才开展的专业培训,旨在通过培训重塑岭南“工匠精神”中具有创新活力的兼收并蓄、开放务实的文化基因,以实现岭南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语境下的再生。项目集中培训阶段设置了“产品设计创新类”“传统工艺创新类”“创新创业管理类”三大类共18门课程,从传统手工艺存在的现实问题出发,注重将传统手工艺与工业设计相结合,与现代产品设计开发的思维、理念和系统相结合,与互联网创新创业相结合。通过创新创业和设计创新等系列培训课程的教学,对传统手工艺人的知识结构优化和设计创新能力提升起到引导作用,使学员对传统手工艺“在生活中传承”“在使用中传承”的培训理念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开幕式上,项目负责人、广州美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陈江表示,广州美术学院作为研究岭南传统手工艺的大本营,是华南地区发展特色设计教育的中心。“手工艺人通常在圈子内交流,本次培训发挥了高校跨界跨行业资源聚集的优势,开拓了手艺人的思路。”

  本次作品展共展出30位学员制作的53个系列的157件作品。学员们结合课堂所学及项目的指导思想设计制作,根据各自掌握的传统手工技艺,从“价值挖掘、设计创新、创业推广”的视角出发,通过跨界创新、整合创新设计的方法,重新挖掘岭南传统手工艺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传统手工艺品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开拓传统工艺品新的使用方式。

  来自牙雕行业的学员麦珠妹和广彩行业的学员崔健怡,将牙雕与广彩两种岭南传统工艺相结合,通过跨界合作,设计制作出名为《花城彩音》的手机音箱。作品摒弃象牙原材料,转而采用水牛的胫骨,在技法上采用原支骨加镶嵌手法,并运用牙雕技法中的浮雕、圆雕、通雕等传统雕刻手法。除了外观新颖别致外,该作品最大特色是增加了全新的使用功能——可以播放音乐的手机音箱,马蹄莲形的喇叭用来扩音,牛骨的结构和特性同时也保证了良好的音质。此外,牛骨为白色,作品将骨雕与色彩艳丽的广彩相结合,为骨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从事广绣行业的学员陈璐璐,以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知识女性为目标用户,将广绣的绣品与皮包相结合设计出系列产品,简约的外观线条与精致的绣品纹样相对比,在产品设计语义上体现了细腻、优雅的文化内涵。该学员计划将这系列皮包以“懿”为品牌,开拓网上销售模式。

  玉雕行业的学员陈学献,用水墨大写意的手法设计创作的作品《莲境浮生》,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将玉雕与LED灯相结合,不仅具有优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也为玉雕产品拓展了新的市场与使用途径。

  为进一步深化交流学习成果,项目组还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学员们在会上对能参加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表示了诚挚的感谢,并对本次项目培训的所学所得进行了总结。学员麦珠妹在研讨会上表示,以前进行牙雕创造,通常只是围绕材料、技艺和外形进行思考,此次学习培训让她在跨界融合方面有了更多新的思考,学到了将现代日用品与传统工艺融合的设计方法以及今后互联网创业方面的新知识。

  广东省新闻媒体对本次成果展进行了广泛报道,如《广州日报》的“广州参考”和“广聚焦”栏目以《让岭南传统手工艺“在生活中传承”》《传统手工艺如何传承?这个展给出了新答案》为题,点赞本次展览对传承发展岭南传统手工艺作出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