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稳步推进
发布时间:2013-09-06 12:0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3-09-06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架构图 

  

   

  已建成的三沙市公共电子阅览室 

  

   

  小孙子教爷爷奶奶在平板电脑上看蒙语节目 

  

   

  工作人员指导牧民通过WiFi观看实用技术视频资源 

  

   

  暑假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是用平板电脑看动漫 

  

  近年来,在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形成,其中文化部组织实施的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国家重大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任务还十分繁重,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覆盖辐射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边疆地区百姓的基本文化权益还得不到有效保障。为此,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按照部领导的指示精神,在文化部公共文化司的指导下,从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

  “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是列入文化共享工程“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项目。该项目计划在我国沿边沿海的18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建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基础上,以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目标,运用互联网与移动通讯等技术手段,汇聚共享边疆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消除盲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构建环绕我国边疆地区的广覆盖、高效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打造边疆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突破了按照行政区划设点的局限性,以边疆地区的人口、地理、边防、对外交流等功能特点作为布局依据;突破了现有固定服务模式,突出流动服务与无线多终端服务;强化了边疆地区特色资源采集与整合,开展定制化资源推送服务。

  发展中心在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4个省(区)进行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每个试点省(区)选择8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基层服务点,提升其数字文化服务配置标准,强化其网络辐射与资源采集功能,将其打造成“边疆地区数字文化服务示范点”;以乡镇为中心,在草原牧场、边境口岸、边防哨所、边贸集市等地,建立320个数字文化服务点,提升边疆地区数字文化服务覆盖辐射能力;强化资源采集功能,逐步建成较为丰富的边疆军民喜闻乐见的边疆数字文化专题资源库;配合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建设,研发“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服务板块;充分利用已有设备与新增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字文化服务活动,提升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首先,提升乡镇服务点的配置标准,强化其网络辐射与资源采集功能,将其打造成“边疆地区数字文化服务示范点”。在已建文化共享工程乡镇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基础上(1台服务器+10台PC电脑+投影+音箱),新增配备移动数字加油站(软硬件一体设备,配备触摸屏,具有无线WiFi功能,支持有线或无线WiFi下载资源)、摄像机、网络移动播放器、平板电脑(预装文化共享工程专题资源,可在线更新)。增强配置后的乡镇服务点可接收互联网、移动通讯网、IPTV等多种信号,可供在线访问、下载、上传数字文化资源,可离线播放数字文化资源,并为覆盖区域内的数字文化服务点提供资源更新服务。同时,可强化乡镇服务点的资源采集功能,通过摄像机采集少数民族节庆文化、边贸习俗等边疆特色资源,使其成为“边疆数字文化专题资源库”的重要来源。

  其次,以乡镇为中心,在集市、口岸、岛屿、哨所等地设立数字文化服务点,扩大边疆地区数字文化服务覆盖范围,发挥其前沿阵地作用。为数字文化服务点配备数字服务一体机、网络移动播放器和平板电脑。新建的数字文化服务点可提供固定数字文化服务,也可供周边1公里范围内的基层群众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24小时不间断享用数字文化资源。在不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网络移动播放器和平板电脑离线播放数字文化资源,开展流动服务;可与乡镇基层服务点的移动数字加油站连接,更新数字文化资源。

  另外,由发展中心牵头,会同有关试点省(区),研发“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服务板块,将其纳入并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应用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板块将整合汇聚边疆地区特色专题资源,整合、发布乡镇基层服务点采集的数字文化资源;结合边疆地区军民和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需求特点,提供多语种、支持多终端的数字资源专题服务。

  2012年8月,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研时明确指出:要从促进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构建“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2013年3月,杨志今副部长率调研组赴云南、四川调研时强调:“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现有场地、设备、资源基础上,提高配置标准,消除盲点,连点成线,连线成网,进一步提高边疆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覆盖能力。

  试点期间,发展中心还将会同试点省策划、组织数字文化长廊专题服务活动,协调有关部门将数字文化长廊建设纳入扶贫、援疆、援藏工作规划,在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统一标识、设备管理、绩效考评等方面开展积极探索,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新疆、内蒙古、云南、黑龙江四省(区)都已编制工作方案。黑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边防驻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目前已在驻防地区新建多个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为每个基层点配送3500册图书,镜像安装10多万种电子书,1万多部优秀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及文化讲座视频;云南省在河底岗边防检查站、武警澜沧县中队、拉影国门等地设立公共电子阅览室,为官兵和当地群众提供信息资源导航、资源检索、影视欣赏、健康益智游戏等数字文化服务,深受好评。

  今年4月,发展中心在海南省三沙市建立了文化共享工程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南海第一站——文化共享工程三沙支中心,并向驻岛部队赠送了服务部队官兵开展数字文化服务的设备和数字资源等。5月,内蒙古启动“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数字文化走进蒙古包”试点工作,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已搭建的软硬件平台设立不同类型的“数字加油站”,实现边疆基层地区尤其是偏远牧区的数字文化资源共享,目前已惠及内蒙古3万农牧民。

  8月20日至23日,“新疆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试点单位第一期培训班”在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举办,来自塔城、阿勒泰、昌吉、哈密4个涉边地州的文化局社文科负责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相关负责人、乡镇文化站站长和社区(村)文化室工作人员等73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在为期3天的培训中,来自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图书馆等单位的专家们就公共电子阅览室信息技术平台建设,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建设概况,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日常维护、资源接收和发布等内容进行了授课。本次培训班是各试点地区中首个针对长廊项目建设而举办的专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