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在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第七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与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的合作下,6月12日至15日在恭王府大戏楼上演。
本届“良辰美景·非遗演出季”在四天的演出时间里安排两个古琴专场和两个昆剧专场。古琴专场特邀请了在琴界颇具影响力的姚公白、龚一、李祥霆等国家级“非遗”传人和古琴名家,演绎了《流水》、《广陵散》等古风名曲。而昆曲专场则邀请了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和重庆市川剧院,共同带来在巴蜀地区至少已经传承了四百年,平日观众却难得一见的昆曲艺术地域流派——“川昆”,这也是“川昆”四百年来的首次出川进京。接连上演的《坠马》、《教歌闹街》、《醉隶》、《巧配》、《游园》、《醉打》、《花子拾金》等精彩的川昆折子戏,都充分展示出小生、小旦、小丑这川剧“三小”的艺术魅力,带给观众新鲜而又惊艳的艺术享受。此次活动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旅游报、北京晨报、人民网、中国网、新浪、搜狐等十余家媒体的关注及报道。
自2008年上演江苏省昆剧院的《浮生六记》以来,恭王府的“非遗演出季”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年。七年中,梅兰芳剧团、北昆、苏昆、浙昆、湘昆、永嘉等众多地方专业院团在这里轮番登台, 京剧系列、古琴系列、昆曲系列等传统艺术演出在这里接连上演。同时,由于对非遗保护与弘扬的观点高度认同,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从2011年开始合作,将最纯正的昆剧、古琴艺术推上恭王府百年大戏楼,成为近年来恭王府“非遗演出季”的主角。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希望借助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影响力,使“演出季”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始终保护保持严谨的作风,力求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原汁原味,恪守传统。
在恭王府众多项文化保护工作当中,“非遗演出季”是开展较早,且成果突出,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活动。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始终坚持以紧扣“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为主题,以还传统艺术以本来面目,让恭王府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和传习中心为目的,通过借助每年的展演活动,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恭王府这座古老的建筑中展示它们的韵味和魅力,让古老而优秀传统艺术在它原来生长的环境中重现生机和光芒。在恭王府物质文化遗存和遗迹得到全面修缮保护的今天,举办类似“非遗演出季”这样的增加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质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恭王府是一个历经风雨,保存至今且弥足珍贵的文化空间,许多重大的文化事件都可以在这里觅到踪影。恭王府也因此成为北京近现代文化史的一个缩影,一个文化地标。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近些年秉承“和恭仁文”的核心发展理念,不论是在文物保护、旅游开放、博物馆业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开始进行整体性、多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梳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上,始终重视和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宣传与推广,倡导“让民众享受高级文化”的观念,强调对传统艺术不走样的保护与传承,不简单的追求市场化,而是还原原生态,保护这些传统艺术不受商业化影响,营造能让传统文化现实运行的文化环境,将其最本质的舞台艺术形态展现给观众,这不仅是为了传统艺术经典的传承,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担当。(来源:恭王府管理中心)
上一篇: 波兰皇家瓦津基公园“中国园”主体建筑竣工 |
下一篇: 恭王府基本实现wifi覆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