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3年2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是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首次在中国大规模展出。在此次展览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国家博物馆的策展团队为每一件展品都定制的独一无二的“二维码”导览。
在很多观众的印象中,参观展览往往只能直观地看到展品及简单的作品信息,要想了解更多关于作者的资料、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则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或聆听相关的讲解。但此次“道法自然——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精品展”却通过二维码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观众只需使用智能手机的扫描软件,或者按照现场说明免费下载安装二维码识别软件,在观看展览时用手机扫描标注在展签上的二维码图标,就可以现场接收所有作品的清晰图片和关于作品、作者以及创作背景等详细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由大都会博物馆的资深策展人所撰写,通过这些信息,观众可以获得本件展品在艺术史和展览主题两个坐标系参照下的特点和位置。同时,通过扫描获取展出作品的清晰小图及相关信息,既便于欣赏,也便于整理和收藏。更为方便的是,使用二维码识别的作品信息,还可以用微博、微信等程序一键分享,迅速地将展品的信息和自己的观感分享给好友,通过新技术使得展品为更多人所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带给观众全新的贴心体验。
根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二维码技术供应商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15日,该展览二维码总扫码计数为163098次,平均每件展品扫描次数逾1万多次,2月10日当天扫描达到2万人次。与传统的参观体验相比较,二维码技术的引入正成为吸引年轻人的“杀手锏”。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用二维码技术分享展品信息,大大提升了参观者的参与度。而这些数据的统计也帮助主办方更好的了解参观者的喜好,例如,最受参观者关注的作品《柏树》扫描次数为7000人次,其次是作品《人生第一步》和《芙罗拉》,分别是2688次和2411次。软件微信的使用扫描次数更是将近3万,这些详细的数据为今后的布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科技的进步促进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移动信息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为许多公共文化事业机构在利用科技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带来很多机遇与启示。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数字化展陈应用方面更是有着突出的表现,就二维码技术应用而言,更是走在了前列,相信未来将带给参观者更多高效便捷的体验。(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一篇: 第八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开幕 |
下一篇: “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大展更换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