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6月29日,中国钱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周卫荣在“国博讲堂”作了题为《中国古代货币——历史、文化与其他》的学术讲座。
周卫荣研究员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钱币学与货币史、青铜器与冶铸史。自1988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要学术著作有《钱币学与冶铸史论丛》、《中国古代钱币合金成分研究》等,其学术研究与成果在国内外本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讲座中,周卫荣对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货币发展情况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和综述,着重分析了原始社会、先秦时期、汉唐时期、两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的货币发展,从中指出汉代和唐代分别是中国钱币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发展期,北宋是中国钱币发展的顶峰时期。还通过横向的中西方比较,从资源与技术、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几个层面阐述了中国古代钱币不同于西方金银货币而长期采用青铜作为主要制作材料的原因。他讲到,中国古代钱币领域有不少重大发明,比如叠铸、翻砂铸造工艺和纸币等,有些发明是行业内革命性的技术创造、有些发明对世界有过深远广泛的影响。最后,周卫荣研究员总结道: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文化是社会现象的本源,其力量是巨大的。
上一篇: 小改造降低大能耗:国家博物馆改善环境有“秘笈” |
下一篇: 国博获赠唐卡长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