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14年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申万胜、苏士澍、胡抗美,中国书法家协会协顾问谢云,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游庆桥,中国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周志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康猛,著名画家、设计家申少君,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张陆一以及来自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书法文化研究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的专家学者等出席开幕式。吕章申、陈洪武和书法理论家张荣庆、李一先后讲话。国家博物馆黄振春书记主持仪式。
吕章申在讲话中说,在人类艺术的宝库中,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独步世界的艺术奇葩,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建馆一百多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重视对古代书法的征集与收藏,至今收藏古代书法数量已达3万余件,这一数量在国内外博物馆同类收藏中位居前列。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为了让这批数目庞大、内容丰富的古代文献和书法艺术珍品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实现文物藏品更大的利用价值,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专门推出此次专题展览,旨在展示国家博物馆丰富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古代书法藏品,让大家在欣赏这些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书法名品的同时,更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历史与文化。
为配合这个重要的展览,在12月中旬,国家博物馆编撰出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图著,专家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该书精选馆藏古代书法作品近400件,这是一部书法简史文物资料研究汇编,也是一部汉字发展简史文物资料研究汇编。
本次展览从该书选录的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挑选出120余件展出,内容涵盖甲骨文、金文;陶文、砖文、瓦文;玺印及钱币文字;碑拓、墓志与刻帖;两汉至清代墨迹等,名品云集,精彩纷呈。展览基本能反映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这些书迹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书法艺术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很多书迹是历代众多人心慕手追的书法典范。这些书迹的内容涉及哲学、文学、历史、宗教、政治、军事、教育、音乐、文字学等多种领域。是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历史记录,是我们了解史实的参考资料和重要依据。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这需要我们经常回过头来,从古人那里、从传统经典法书中汲取营养,去学习、去研究,然后以此为根基,才有可能去创新。否则,离开传统去谈创新,只是空中楼阁,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此次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展览,也是给大家一次“回头看看”的观摩、研讨的机会,希望书法爱好者和广大观众在欣赏这些书法经典的同时,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启发。
陈洪武在讲话中说,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凝聚着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追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古代法书数量3万余件,为让这批数目庞大、内容丰富的古代文献和法书艺术珍品更好的服务于文化艺术事业,实现其价值。在吕章申馆长的带领下,组建了以书法学博士为核心的学术团队,从馆藏法书中遴选部分精华,编撰出版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同时举办了这次展览,为推动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为书法同仁,为当代书坛所欣赏。这批藏品涵盖了从商代甲骨文、金文起至清代墨迹,年代跨度大,且种类丰富,再现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变化,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多重的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展示国家博物馆丰富和具有特色的法书藏品,为书法研究者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史料。本次展览,即是对国家博物馆典藏法书名迹的一次整理,也是给当代学人一次观摩和研究的机会,希望大家在欣赏这些法书经典的同时,进一步领略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书法理论家张荣庆说,本次展览的开幕和图著的出版,可谓是书法界的福音。展出文物都是精品,观后不觉惊叹“太棒了!”。细瞧,每一件都会让人着迷、让人眼睛发亮张大嘴巴称叹不已。比如黄山谷一行一个字的长卷巨制,非常震撼。对书法界同仁来讲,无异于一场难得一见的、零距离领略古人风采的、极其珍贵丰厚的艺术盛宴。展览同名图著《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法》的面世用“重大而深远”概况最为恰切:一是此书体例甚当。以作品的门类为纬,书史(年代)为经编排。从门类着眼,大致分非墨迹作品和墨迹作品两大块。两大块下又各分若干小块。每块作品均按年代顺序编排。每件作品又有简介和评价,大多附有释文。全书编纂思路清晰,体例科学、缜密而完善。横向看,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纵向看,又是汉字变迁史和中国古代书法史的一个缩影;二是此书价值多多。系国博馆藏古代书法精品之荟萃,藏品本身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作品内容丰富广泛,涉及诸多方面的知识和学科领域,具有很高的文献资料价值。且所收作品选择甚精,通通用图版说话,图版大多首尾俱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三是此书装帧印制精美,版面设计及用纸亦颇考究。图版彩色精印,雅致漂亮,其清晰度之高,属同类图书中之上乘。总之,本次大展要反复来看,看过原作,再对照书上的图版慢慢地品味。国家博物馆收藏中华文物丰厚,正是吸引全球人眼球的特色所在。吕章申馆长本身是书法家,他很关注古代及近现代书法展示与收藏。我们广大书法人对国家博物馆很有亲密感而且抱有厚望,望今后还会有更多同样精彩的展览和图著问世。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书法理论家李一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展是一个规模大,策划性强、学术含量高的展览,是一个最值得拜观,最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展览,是今年最有分量的展览之一。展览开幕和作品集同时面世,是一件文化盛事,一件鼓舞人心的大事。展览用经典作品打通了书法与文化、与历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现了书法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展示了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生活对书法的影响。促使我们“回头看看”,看看先民们是怎样创造书法,重新认识书法“阐典故之大猷,成国家之盛业”的重大历史作用;二是用学术打通了书法自身发展的脉络。先秦的甲骨金文、秦砖汉瓦、魏晋碑帖、唐宋元明清墨迹等珍贵文物的陈列、分析、解说、研究,有力地展示了书法的历史。使观众了解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自身的演变,又从中了解中国书法的一以贯之的传统;三是打通了艺术品展陈与学术研究的通道。以展陈推动学术,用学术推动展陈是此次展览的特点之一。3万余件书法藏品用学术标准挑选400余件出图著、120余件展示,整合全馆的学术力量加强对书法研究,撰写专论、简介、释文,研究展陈空间,学术性强。吕章申馆长十分注意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在研究书法的同时培养书法史家,国博青年学者硕果累累、可喜可贺,可见国家博物馆的书法研究队伍正在崛起和壮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中国古代书法”专题陈列选取120余件文物精品,分为甲骨文、金文,陶文、砖文、瓦文,玺印、钱币文字,碑拓、墓志拓、刻帖,汉至唐墨迹,宋元明清墨迹六个部分展出。展品中泉州本《淳化阁帖》、宋拓本《大观帖》等在书法史上被公认为是刻帖的精品,文天祥《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赵孟頫《草书谢昌元之座右辞卷》、文徵明《楷书七言律诗卷》、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等也是历代名家的著名作品。(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