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过士行舞台吹起《暴风雪》 唤醒人心之暖
发布时间:2014-11-15 09:57 来源:国家话剧院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国家话剧院 2014-11-15

    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编剧过士行自编自导的话剧《暴风雪》14至17日登陆国家话剧院剧场。这部集合了林熙越、贾妮、刘洋等国家话剧院近30位实力演员联袂演出,鞭辟入里的台词表达,空灵磅礴的舞台设计,震撼全场观众。

剧照 王雨晨 摄

剧照 王雨晨 摄

 

    舞台漫天降雪 写实写意交相辉映 

    《暴风雪》的故事,在极致环境下搭起了一个舞台,让各色人等上演了一个颇具黑色幽默意味的荒诞故事。剧中,一个名叫骡子的矿工为了生计铤而走险,涉入一桩案件,必须在24小时之内赶到目的地;但百年不遇的暴风雪将他乘坐的大巴车拦在了公路上,他带领车上形形色色的人挖雪开路,竟然被赶来报道的电视台记者当成了“英雄”;与此同时,一队特警正匍匐在后,案件中暗藏另外的玄机……

漫天大雪几乎贯穿整场,最为夺目。舞台上下雪,并不鲜见,中国舞台上,似乎总得落点儿什么。《暴风雪》整场演出的大部分时间里,雪不停,风不息,加上灯光映衬,美轮美奂,震撼人心。旋转舞台,动感十足。舞台主体是一个旋转台,既构建具体情境,又承转演员上下、场景变换,简洁实用。剧作舞美处理,写实与写意结合,昏暗天幕和空旷舞台,而真实铲雪车的上下场以及具体细节呈现却实实在在。

    舞台快速切换“众生相” 唤醒人心与人情 

    台词简洁而充满力度,值得细嚼慢咽。过士行延续了自己一贯的剧作特点,以直指人心的台词见长,《暴风雪》也不例外。“地球的冰河期就要到了!”结尾处剧中人这样喊着,恰如北岛的诗,“冰川纪过去了,为何到处是冰凌”,生动表达了对人与人彼此关心产生温暖的呼唤,对当下社会“温暖与关心”的期盼。

    导演在尊重写实的基础上,融入象征、间离手法,强调叙事感。剧作并不分幕,而是以场结构,场场相连,共计二十场。多场次的频繁转换,有着电影叙事的效果,但也增加了舞台切换难度。导演索性将场与场之间无缝打通,此时此地的人物会穿过彼时彼地的人群,不同场景也会交互展现,可以看出导演对于表现形式的独到探索。

    《暴风雪》的内容和形式,都体现了创作者独立的艺术判断和选择,不苟从于某种价值倾向和表现方法,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这给中国的原创话剧提供了参考可能。他的价值不在于遵循和继承了什么,而是在于没有遵循和继承什么。我们的戏剧创作,比较容易受各种风潮或形式的左右,而缺少内省和自我开掘,像《暴风雪》的创作一样关注我们自身,探索戏剧的可能性,也许,才是真正的戏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