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国家话剧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国家话剧院院庆之际将先后上演《长夜》《红色》两部大戏
发布时间:2014-12-23 11:24 来源: 编辑:马思伟
信息来源: 2014-12-23

    12月22日,话剧《长夜》和《红色》在国家话剧院举行了媒体探班活动,在经过一个月紧张而短暂的排练后,将在院庆之际先后与观众见面。这两部大戏都极具艺术感染力,充满正能量,将为国家话剧院院庆增光添彩。

    《长夜》是一部聚焦草根人物、反映当代农民工生活的话剧,该剧由李保群编剧,查明哲执导,刘威、陶虹担当主演,将于12月25日首登国家话剧院剧场。故事就发生在当下中国北方一个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一座半现代半传统的小镇。时值寒冬的一天傍晚时分,一群农民工聚集在嫂子开的饭店“月儿楼”里,数年前,他们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一起经历了许多坎坷许多苦难,结下了深厚的情义,如今,他们当中有的已是颇有实力的地产商,有的是包工头,有的仍在工程队里干活,有的则是蒙冤八载刚刚出狱的犯人。嫂子则在丈夫去世后苦苦经营着月儿楼,拉扯着女儿月儿,默默等待着这个特殊夜晚的到来。这群人守约而至,在这样一个漫漫长夜里,在夜晚到黎明的这一段时间内,生与死,罪与罚,情与爱,恨与仇,堕落与沉沦,救赎与忏悔,呼唤与呐喊,坚守与憧憬,都在这一群底层人之间碰撞激荡。当黎明降临,一切归于静默的时候,当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这一屋子刚刚穿过长夜进入黎明的人,也终于同自己的过往和解,长吁一口气迎接黎明的光耀。

    虽然只是彩排了一小段,但是在座的媒体观众都看得很入迷,在彩排后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虽然这部戏是一部描写草根人物生活与命运的现实主义戏剧,但是恰恰提醒了我们去对草根人物精神皈依问题的探索,剧中人物内心的伟大与善良不仅感染了演员也感染了台下的观众。

图为话剧《长夜》演员陶虹在彩排中的表演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

图为话剧《长夜》演员刘威在彩排中的表演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

    《红色》原出自美国著名剧作家约翰·洛根(John Logan),曾在美国斩获多项大奖。由王晓鹰导演执导,陈明昊、刘端端主演,将于12月26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首演。该剧讲述了1958年抽象派绘画大师马克·罗斯科,受邀为“四季大饭店”的餐厅作画,商家开出的报酬是让所有画家都望尘莫及的天价。一个想成为画家的“小工”坎,走进了他的画室,正在创作西格拉姆壁画的罗斯科雇用了他担任自己的助理。于是,大师与“小工”在色彩的恣意铺陈和创作的冥思苦想里,真诚对话,直言不讳,彼此碰撞。

    两位演员的彩排演绎得生动深刻,他们在对话与争执时因为太投入身体都有些抽搐,颜料蹭满一身也全然不顾。《红色》这部优秀的国外经典话剧,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向度。在采访主演陈明昊对于这部话剧最深刻的体会时,他说到,《红色》是一部永不落幕的话剧,因为他的意义不仅在于舞台上的演绎中。

图为话剧《红色》演员陈明昊在彩排中的表演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

图为话剧《红色》演员刘端端在彩排中的表演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马思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