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图为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媒体见面会现场
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李庆禹 摄
2015年,为纪念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70周年,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经典作品,引导创作方向,培养艺术新人,文化部组织中国歌剧舞剧院等单位,复排了歌剧《白毛女》并拍摄了3D舞台艺术片,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广泛好评,进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民族歌剧创作和发展的关注和思考。今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繁荣发展民族歌剧的批示精神,文化部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推动民族歌剧的传承、创作、演出以及人才培养、传播推广、理论研究。作为文化部今年的重点创作项目之一,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了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目前,该剧已经完成创排工作并将于9月23至25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与观众正式见面。
《小二黑结婚》剧照
1943年,作家赵树理以发生在山西辽县(现左权县)真实事件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在那个时期,革命的火种正在熊熊燃烧,同时也带来了婚恋观念的碰撞。在一些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文化保守的地区,依然存在封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童养媳等传统陋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不被容忍,甚至被看作是伤风败俗之事。赵树理愤懑于事件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和村民的愚昧麻木,变悲剧为喜剧,让小二黑和小芹喜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小二黑和小芹在爱情上的胜利,是当时农村社会斗争的一部分,其意义早已超出爱情本身,揭示了革命新政权建立后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了新婚姻法的贯彻和执行,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1952年,《小二黑结婚》被改编成民族歌剧,由田川、杨兰春编剧,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该剧在思想和内容上把握了原著的精髓,在音乐上吸取了戏曲“三梆一落”(山西、河南、河北梆子和评戏)的元素,音乐语言淳朴健朗,曲调充满草根气息,戏剧桥段幽默风趣,将包办儿女婚姻的旧派人物和冲破牢笼的新生人物呈现得活灵活现。该剧在北京首演后,引起了轰动,小芹的咏叹调《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旋律优美、明快婉转,更是成为了几代人的记忆。
《小二黑结婚》剧照
在此次复排《小二黑结婚》的过程中,中国歌剧舞剧院按照文化部领导提出的“精心组织、加强协调、群策群力、反复打磨、推出精品”的工作要求和“继承传统、突出特色、真实感人”的艺术要求,潜心创作,精益求精。剧院邀请当年“小芹”的饰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乔佩娟、郭兰英分别担任顾问和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任音乐总监,原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任总导演。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演员蒋宁、毋攀、王娜、赵阳等担纲主演。为更好地塑造人物,2016年年初, 《小二黑结婚》主创人员一行到故事发源地山西省左权县采风。他们深入到小芹、小二黑的原型智英祥和岳冬至的家中,体验他们的生活环境,聆听他们的故事,还与左权盲人宣传队的民间艺术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采用了民族管弦乐伴奏的方式,以现代理念重新编排、配器,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和青春气息,同时,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也进行了新的探索,力求让“小芹和小二黑”在新的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相关演出信息
一、演出时间
2016年9月23-25日晚19:30
二、演出地点
北京保利剧院
三、主创团队
编 剧:田 川、杨兰春
作 曲:马 可、乔 谷、贺 飞、张佩衡
艺术顾问:乔佩娟、黄奇石、张 玮、李小祥、马海星
艺术指导:郭兰英
总导演:黄定山
音乐总监:关 峡
指挥:张峥
四、主要演员
小二黑:毋 攀 赵 阳
小 芹:蒋 宁 王 娜
三仙姑:冯春霞 李亚男
二孔明:高 鹏 刘 扬
金 旺:常 通 赵军辉
五、角色演员
宋大婶:于 飞
小 荣:杨 乐
喜 兰:董小涵
女区长:王佳韵
年 根:章旭巍
老 董:钱治国
六、剧情简介
歌剧《小二黑结婚》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一九四二年前后山西某区一个偏僻的刘家峧山村里。这里的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不久。
刘家峧民兵队长小二黑打鬼子坚决勇敢,被奖为模范神枪手,他热恋着本村出色的姑娘小芹,全村人都为他俩的幸福而高兴和称赞。
二黑的父亲二孔明,小芹的母亲三仙姑,强烈反对他俩结合。二孔明掐算“阴阳”给二黑收了个童养媳,三仙姑装神弄鬼硬逼小芹嫁给老财主吴广荣。村中地痞金旺对小芹早怀歹心,乘机煽动、挑唆。但二黑和小芹并未被封建包办和污蔑陷害所吓倒,反而挺起了年轻火热的胸膛,更加坚决的反抗!
正当金旺借武委会名义,企图吊打小芹和二黑时,经群众检举报告,区长适时赶到,立即揭露了金旺的嘴脸和他的罪恶事实,依法逮捕金旺,说服教育了二孔明、三仙姑,并当场批准二黑和小芹自由结婚。
人们欢欣鼓舞,庆祝对恶霸势力、封建迷信、愚昧落后进行斗争的胜利,歌颂新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歌颂小二黑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