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美术馆自2011年起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全面面向公众实行免费开放,在创新“国家艺术殿堂,人民精神家园”的美术馆文化方面不断探索,特别在针对弱势人群、特殊人群及残障人士的服务方面加大力度,在尊重和贴近服务对象的文化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对残障人士的对象化服务。
保障设施,贴心服务
中国美术馆在参观通道及配备设施方面充分考虑到残障人士的需求,基本为残疾人士提供了一个无障碍参观的环境,比如坡道、轮椅等设施设计得更加人性化,同时展厅服务人员对特殊人群会给予更周到细致的关照与服务,保证参观过程的顺畅、顺心,使残疾观众将参观美术馆变为一种精神享受,获得一种文化平等的尊严。
丰富手段,创新服务
中国美术馆常年举办针对残障人士的各类活动,与北京市残疾人活动中心、北京市残疾人书画会、残障儿童学校等众多相关机构建立联系,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举办了盲童摸雕塑专场、智障儿童在美术馆画画、残疾人士参观专场、邀请有经验的志愿者导赏展览并举办专题艺术讲座。以2013年“翰墨丹青、文化助残——5·18国际博物馆日残疾人专场活动”为例,参与活动的一位残疾人朋友激动地表示:“平日出行多有不便,这次中国美术馆专门为残疾人举办的专场活动中,不但为我们安排了有经验的讲解志愿者,还为聋人朋友安排了手语翻译和专门帮助推轮椅的志愿者,周到的服务和周密的活动安排让我们感受到了美术馆对残疾人的关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福祉。这样的活动对于提升残疾人的艺术欣赏水平,促进书画技艺提高都十分有益,希望能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拓展服务,深入社区
中国美术馆不仅在馆内开展活动,还积极推动美术服务走出去,深入残疾人的组织,将美术馆文化惠及得更广更深。举办了中国美术馆系列主题日——助残日专场活动:以“艺术点亮生活”为主题,积极策划中国美术馆艺术宣讲团走进基层开展文化助残活动。同时与相关残疾人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是美术馆文化源源不断地输入残疾人的精神世界,充分发挥国家美术馆的文化职能,主动地、有针对性地、持续不断地做好美术传播工作,使美术馆打破空间的界限真正成为残障人士的精神家园。(来源:中国美术馆)
上一篇: 云南、贵州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举行 |
下一篇: "中国意象"登陆中国美术馆 开启中法艺术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