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重要航运通道虎门海口
中国文化报记者陈曦 摄
中国文化报记者屈菡报道: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正在加紧海洋强国的建设步伐。在中国漫长的1.8万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曾有过多少惊涛骇浪,又留下多少悲欢离合,还有待后人发现。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人与海洋的依存关系自古就有,海洋对中国人的影响也一直存在。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中国文化报社组织实施的“美丽中国·海疆行”大型报道沿着万里海疆的城市、乡村、岛屿,追寻沿海人民生产生活的足迹,探寻海洋文化的无穷奥秘。这是中国文化报社继2012年开展“走转改·兵团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采访报道活动之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走转改”实践行动。中国文化报社的骨干记者将陆续奔赴全国沿海地区,以文化的视角讲述海洋对历史、环境、人类的影响以及中国人对海洋文化的创造,全面展示沿海军民热爱祖国、艰苦奋斗、乐观坚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在我国,广东省是拥有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同时也是出海口和港口最多的省份。其中,广州市作为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贸易港口,对接了世界文明,成为我国海洋文化最为集中并最具特色的城市。“美丽中国·海疆行”首站从广州起航,去探求海洋文化的遗存与生机,以及这座城市与海洋水乳交融的密切关系。
近日,当记者来到这座美丽的南国之城时,珠江边的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内,第113届广交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来自世界几百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购商汇聚于此洽谈商贸。遥想1000多年前,同样是在广州,众多异国人士漂洋过海,携带象牙、珠宝和香料而来,再充满期待地运回瓷器、丝绸和茶叶。沧桑巨变,繁华依旧,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城以港兴 江海相连
在广州,当地人通常称珠江为“海”,对这一说法,记者在采访起初还不太适应,但随着采访的深入才慢慢理解。“广东地理的重要特点就是江海一体。”广东省政府参事、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告诉记者,珠江有8个出海口,这是黄河与长江所不具备的,这使得江海紧密贯通,海水的潮汐一直深入到整个珠江三角洲,江与海在这里实现了交通、经济的一体化,海洋的作用通过珠江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地理优势,使广州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通向世界的枢纽。
静立在广州市黄埔区的南海神庙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公元594年,隋文帝下令在扶胥港修建神庙,以祭祀海神。“这是岭南第一间官庙,也是农耕文化走向海洋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顾问黄应丰告诉记者。
此后,历代皇帝都会派官员到庙中祭奠,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航行至此的外国船员经历海上风浪抵达中国后,下船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祭拜南海神,感谢南海神保佑一路平安。在货物装船准备离港返回时,最重要的事还是祭拜海神,祈求回程风平浪静。当地百姓称南海神庙为“波罗庙”,据说也是受外国海员发音的影响。
唐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扶胥港最为繁盛,元代以后港口日渐淤塞,难以停靠大船,其航运地位被其他港口取代。如今,南海神庙外已寻觅不到港口的踪迹。世代居于此地的87岁老人张沃兴说,他小时候还能看见水面,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不断围海造田,这里就变成陆地了。
明朝“海禁”、清代“迁海”,阻碍了海上经济文化的交流。1757年,乾隆帝下令广州一口通商,国家的封闭却造就了广州一地的繁忙,当时往来穿梭的外国大船停靠在黄埔古港,可谓“夷舟蚁泊”。这些船都要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十三行”。这个带有垄断性质的对外贸易商行把国外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清国。当然,随后而来的还有充满罪恶的鸦片。80多年后,英军用坚船利炮打开了虎门的“金锁铜关”……
维新变革 西学东渐
其实,在古老的中国封建王朝日益走向衰败之时,处在中国南大门的广州却正孕育着新的力量。当时,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西方先进的技术、制度和文化通过海洋,伴随着商船和大炮,首先在广州登陆。
在虎门镇,当年销毁鸦片的两个水池完好地保存至今,水池旁葱茏的大树俯瞰水池,像一位沉思的老者思虑着未来。1839年3月,林则徐从广州天字码头登岸,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在此过程中,他派人翻译了大量外文书籍,极大地开拓了视野,并提倡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求富强御辱。然而,他的主张还未得以实现,就因鸦片战争爆发而被贬官至新疆伊犁,庆幸的是他的思想经过好友魏源的整理写入《海国图志》,并不断影响后人。
“当先进的文化思想传进来,一批时代精英最先觉悟。他们看到外面世界的进步,意识到眼前的黑暗腐败,于是萌发了变革现实、颠覆朝廷的想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司徒尚纪说。康有为、梁启超的“百日维新”就吸收了西方政治制度中的三权分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以此理念来颠覆封建社会的专制独裁。
经历维新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继续探索革命之路。孙中山从少年开始便游学海内外,逐渐产生了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思想,他一生力倡的“三民主义”最初就源自西方政治学的理论。孙中山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如今在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内,孙中山和宋庆龄革命和生活的点滴还清晰可见。
改革开放 敢为人先
广州人的一天,一般是从早茶开始。早上,百年老店陶陶居酒家人声鼎沸,纷至沓来的人们享用着茶香和点心,朋友聚会、商贸洽谈也选在这里。“早茶不仅仅是饮食文化,更主要的是商业文化,体现了广州人开放趋商、求变唯实的生活追求和内在精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喻季欣对记者说。
这是大海赋予的品质。“海洋文化的本质特点是以海为商,面对变幻莫测的海洋,人们要克服重重险阻把商品卖到利润最高的地方,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冒险、开放、多元、包容、创新、务实的文化风格。”司徒尚纪说,1979年,邓小平把改革开放的中心圈画在了广东,与广东人所具有的“敢为天下先”的品格密切相关。
“东南西北中,发财在广东。”这是千万民工来广东打拼激起的历史波澜,也是广州创业发展的主要生活图景。改革开放为这座古老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抛开束缚的市场经济吸引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他们把自己的劳动、知识还有智慧转化为财富,用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以及全中国的风貌。
在这期间,香港和澳门为广州输送了先进的经济文化发展经验,使得广州不断涌入新的观念和技术。同时,粤籍等海外千万侨胞也为家乡的建设群策群力,为祖国发展带回了资金、技术以及商业资源。
广州市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长,广州正像一个英姿勃发、充满活力的青年,俯瞰海洋,迈步走向世界。
广州,居大陆之南,却通过海洋,与世界紧密相连,得以领风气之先。站在新世纪之初的节点上,广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回顾过去、把握当下、畅想未来,广州以其丰富的海洋文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
上一篇: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远足:与北非相遇 |
下一篇: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沙漠文化旅游考察团访问摩洛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