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
中央芭蕾舞团参加2013年文化部“三下乡”慰问演出
发布时间:2013-01-07 10:22 来源:报送系统 编辑:李庆禹
信息来源:报送系统 2013-01-07

  台下的观众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尽情欣赏芭蕾表演,台上的演员穿着薄薄纱裙激情演绎芭蕾精品,如此巨大的反差、如此感人的场面就发生在成都的锦城艺术宫,“2013文化部‘三下乡’慰问演出——中央芭蕾舞团成都专场演出”15日下午如期举行。 

  2013年新年伊始,中央芭蕾舞团一行近60人在党委书记王才军的率领下来到古有“四十里锦秀”、今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成都,并于15日在锦城艺术宫举办文化部“三下乡”慰问演出活动,邀请当地的农民兄弟、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低保、残障人士和青年学子等基层百姓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中芭艺术家用精美的芭蕾作品回报社会,也由此拉开中芭2013年度演出季的大幕。 

  元旦刚过,成都的气温骤降,罕见的雨夹雪连绵不断,室内室外温度相差无几,气温在0℃以下,让人感到寒气逼人。这样的温度对于习惯于北方温暖室温的人来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锦城艺术宫,这座80年代落成的、可以容纳1300多人的大型多功能剧场,供暖设施已不能适应现今骤然降温的寒冷气候,剧院与主办方虽积极补救,利用取暖器等措施来提高室内温度,但依然是杯水车薪、难抵南方突如其来的阴冷气候。然而,严寒阻挡不了中芭演员“送戏下乡”的热情。 

  练功、走台、演出,寒冷成为演员们最大的“敌人”。挑战寒冷、乐在其中,残酷的芭蕾艺术早已把我们的演员锤炼出坚强的意志。空旷的舞台、冰冷的地胶,演员们穿着羽绒服、棉衣,裹着围巾,没有畏惧恶劣的而艰苦的环境条件,更没有一句怨言。午后,在伴奏音乐和徐刚大师的带领下,演员们照例开始了练功、排练,他们一丝不苟地为演出前做着认真准备,这是中芭的传统,任何困难都无法改变这一传统。渐渐地,舞台上有了一丝暖意,也有了几许温暖,更有着演员们沉浸在芭蕾世界里所洋溢着的艺术生气、活力和热情! 

  然而,芭蕾是一门残酷的艺术,这不仅表现在日常训练、排演和演出过程中,更要时常与恶劣的环境和艰苦条件进行抗争。由于芭蕾艺术的特殊性,为了展示芭蕾艺术之美,演员们不可能穿着厚厚的服装去表演,这就是严酷的现实。演出开始了,当大幕拉开、音乐响起,演员们蜕去全副武装的保暖服装,穿着极为单薄的演出服演绎着美轮美奂的《古典女子四人舞》、充满中国神韵的《瓷器舞》、柔美哀伤的《化蝶双人舞》、轻灵活泼的《糖葫芦舞》、彰显男子精湛技艺的《古典男子四人舞》、中国芭蕾代表作《红色娘子军》中的《常青指路》、现代舞《再别康桥》以及古典芭蕾精品《海盗》双人舞,而压轴的是观众们最为熟悉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二幕选段。 

  演出开始前,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兆权对王才军说了声“感谢你们呀!”短短五个字不仅仅是“谢”意的表达,更浓聚了地方基层民众对国家院团艺术家们的期冀!更是一种使命赋肩、任重道远的嘱托!演出结束后,跳了一辈子芭蕾的王才军眼眶含着泪说:“太感人了、我们的演员太棒了,这样的低温,不到零度,演员的腿脚是僵硬的,很难舒张开,很容易受伤,但为了‘三下乡’慰问演出,他们挺过来了,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他们是最最可爱的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我更心疼他们。” 

  由中宣部等部委倡导的“三下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利民活动,为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院团,中芭始终将“回报社会、造福于民”视为神圣的使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每年都会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文化服务,通过举办“三下乡”慰问演出活动,邀请农民、农民工、基层贫困人群等走进高雅艺术殿堂欣赏芭蕾舞,以此拉近了艺术家与基层百姓的距离。(来源:中央芭蕾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