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廉政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05-08-04 16:04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5-08-04
“廉政文化”这一新概念的提出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近日,我上网在“百度”网站输入“廉政文化”这一关键词进行搜索,仅用了0.001秒,便搜索到29000篇相关的网页。可见,“廉政文化”在今天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所谓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核心思想内涵的文化形态。今日我国进行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是以廉政为主题、围绕廉政而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廉政文化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软件”建设和潜在力量,能够为反腐倡廉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对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和中央纪委从全党先进文化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战略高度,提出“廉政文化”的概念,大力倡导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讨,这对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广泛形成崇廉尚廉的社会风尚和群体心理,加大反腐工作的力度,提高反腐工作的成效,保障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沿着健康轨道不断向前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任何文化现象,都是观念-符号的综合体。一方面,任何文化,总要负载着一定的情感、心理、思想、意识等精神性的内涵;另一方面,它的精神性内涵,必须通过一定的物化符号形式予以呈现。这样,文化便可以相对地区分出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观念、意识、精神、心理的内容方面;一是表现这种观念、意识、精神、心理内涵的物质符号、媒介、载体。廉政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文化,同一切文化现象一样,它的以廉政为核心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内容,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物化的载体来呈现。这样,在确立了廉政这一核心思想内涵的前提下,廉政文化的载体问题,对于廉政文化建设,便具有了突出的意义,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探讨。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中,就廉政文化的廉政内涵与表现这一内涵的文化载体之间的关系而言,应注意如下两个层面的辩证关系。首先,是其内容的严肃性与其载体的生动性的辩证关系;其次,是其内涵的相对集中统一与其载体的无限丰富多样的辩证关系。先说廉政文化的内容的严肃性与其载体形式的生动性的辩证关系。廉政文化,就其反腐倡廉这一主题而言,具有弘扬正气、扶正祛邪的严肃性。但是,这一严肃的主题,并非总是要扳着面孔说教,强制性地向人们灌输,而完全可以运用生动活泼的文化载体予以表现,达到以理喻人、以情动人,以生动的形象吸引人、感染人从而实现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作用。总之,廉政文化的严肃内涵与它的载体之间的关系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如果能够更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真正使廉政文化的载体形式生动起来,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再说廉政文化的内容的相对集中统一与其载体的无限丰富多样的辩证关系。廉政文化就其作为廉政文化而言,其核心的思想内涵,无非就是反腐倡廉。这一点可以说是相对集中的。不过,表现这种思想内涵的文化的载体,却是十分丰富多样的。举凡宣传教育活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新闻媒体,图书出版,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风俗习惯、节庆礼仪,甚至那些最新的大众传媒如网络、短信等等,都可以成为负载廉政文化内容的有效载体。正确处理好廉政文化建设中相对集中统一的反腐倡廉内容与十分丰富多样的载体形式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物质表现形式来开展广泛丰富的廉政文化建设,将使廉政文化的思想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如果仅从廉政文化建设的载体这一个侧面来思考,我认为,还应该注意正确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如何正确对待传统的媒介、载体与现代媒介、载体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谓现代媒介、载体,主要是指覆盖面极其广泛、传播极为迅速的广播、电视和网络、无线通讯等高科技手段打造出来的现代化的媒介手段。而传统载体,则是指传统的报纸、书籍、杂志、宣传、教育等等。这两大类文化载体,各有各的优势、特长,也各有各的短处、弱点。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中,对这两大类文化载体,都不应偏废,而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为实现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廉政文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密切协作,共同努力。其中,由于广播、电视、网络、无线电通讯等现代传媒的受众面广、传播迅速、及时等优势,其功效往往是其他传统媒介所远远不能相比拟的,理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探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轻视那些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传统载体对于廉政文化建设可能给予的重要贡献,不要轻视传统载体对于现代传播载体的补充作用。二是如何正确处理覆盖面广的大众传媒与受众相对较少的小众载体的关系。大众传媒,如电视节目,其受众动辄几百万、上千万,乃至几个亿。发行量大的报纸,阅读的人也往往能够达到数百万、几千万,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大众媒体。它们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上的作用无疑极其显著巨大,我们无疑应予以充分重视,发挥好它的伟大功效,为廉政文化建设服务。不过,那些受众人数可能只有几千人、几百人甚至几十人、几个人的“小众载体”,如一个单位的演讲,一个剧场、影院的演出或放映,一个教室里的一堂课,一个支部的一项文化活动,一个宣传栏,一个黑板报,等等,也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由于这种小众载体的灵活性、生动性、面向特定群体的针对性、具体性、特殊性,往往会起到那些大众传媒所起不到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注意如何更有效地利用那些大众传媒的作用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好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各种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小众载体”在建设廉政文化中的作用,让各种文化载体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三是如何辩证地解决理论、宣传、教育等理性载体与审美的、艺术的感性载体的关系。在廉政文化的建设中,当然少不了廉政思想理论的宣传、教育、普及这些偏于理性的文化形式的运用。于此同时,我们不应忘了,对于廉政文化建设来说,还可以运用包括文学在内的各种审美的、艺术的形式,如电影电视作品,戏剧戏曲、音乐舞蹈、小品曲艺等表演艺术形式,绘画雕塑书法等造型艺术形式,小说、诗歌、散文等语言艺术形式这些感性化的载体,来达到潜移默化、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廉洁的社会风气、社会风尚、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的目的。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学艺术这一载体的作用,以推进廉政文化的建设。新时期以来,一些作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关注现实,贴近生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心声,创作了相当一批反腐题材的廉政文学作品,涌现出多位以撰写反腐小说而驰骋文坛的著名作家,如创作了《天网》《抉择》《十面埋伏》《国家干部》等廉政文学作品的张平;创作《大雪无痕》《省委书记》《苍天在上》等小说的陆天明;创作《人间正道》《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中国制造》等作品的周梅森;发表《跑官》、《D城无雪》等作品的田东照等等。根据作家们撰写的廉政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作品,如电视《抉择》和电影《生死抉择》、电影《天网》和电视剧《天网》,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省委书记》《大雪无痕》《国家干部》《国家公诉》《绝对权力》《人间正道》《我主沉浮》《忠诚》(根据《中国制造》改编)等,在播出或放映后,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反响,深受观众的喜爱。最近在央视播出的古代的反腐题材作品如《廉吏于成龙》等,也有不俗的收视率。新时期以来的这些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是当代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和有机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人们的廉洁和廉政意识,弘扬社会正气,发挥了一般载体所发挥不了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其历史贡献应予以充分肯定。鉴于新时期以来廉政艺术创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今天,应如何更好地探讨以廉政为主题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规律,更充分地发挥其在今日廉政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为此,我在这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第一,建议设立专门以新时期以来我国的廉政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为研究对象的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开展深入系统全面的廉政文学艺术创作的研究,并在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性的廉政文学艺术作品专题研讨会,以对新时期以来国内的廉政题材文学艺术作品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今日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回顾总结和展望,以促进廉政文学艺术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和健康发展。第二,建议加强对廉政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文艺评论工作。廉政文学艺术作品既然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活动,它也有一个怎样更好地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以审美的、艺术的感性力量感染人、打动人的问题。著名作家、编剧陆天明曾对自己创作的《苍天在上》和《大雪无痕》两部作品进行比较和反思,认为从创作《苍天在上》到创作《大雪无痕》,是标志着自己反腐题材的创作走向成熟的一步。在创作《苍天在上》时,陆天明是怀着对腐败现象的满腔仇恨和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创作的。虽然这一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在艺术上却比较粗糙。当他创作《大雪无痕》时,创作心态更趋成熟。他意识到,要把沉重、严肃的主题写得更文学、更艺术,而不能只靠对于腐败现象的满腔义愤来打动观众。《大雪无痕》播出后,获得了更为积极的评价。这说明,陆天明在艺术上的努力获得了成功。这也表明,廉政文学艺术创作,也有其自身的艺术创作规律,它必须不断探索,艰苦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艺术的规律以更好地表现其廉政的主题。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样是反腐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出现了不少好的作品的同时,也难免出现一些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现象。如一些作品中,往往对如何展示腐败现象把握不好分寸,有的甚至带着一种欣赏、玩味的态度津津有味地展示腐败的具体过程,而缺乏入木三分的批判力度,这样不仅起不到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甚至可能对人们的社会心理、集体意识和无意识,起到负面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人们不是以腐败为耻,反而把它看作“有本事”“有能耐”而加以赞赏乃至效法。这样便违背了廉政文学艺术创作的初衷了。因此,必须加强对廉政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文艺评论工作的力度。第三,为了鼓励优秀的廉政文学艺术作品的产生和传播,建议设立专门的廉政文学艺术优秀作品国家级大奖。可以组织监督机关工作人员、艺术工作者和群众代表组成的“三结合”评奖机制,进行评奖,以表彰在廉政文学艺术作品创作上作出突出贡献的作家艺术家。总之,充分重视包括廉政文学艺术创作在内的各种廉政文化载体的建设,发挥尽可能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廉政文化载体的作用,一定能够为当前受到广泛关注的廉政文化建设创造崭新的局面。
(李心峰,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曾任中共中国艺术研究院纪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