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廉政文化与科学发展主题座谈会材料之三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8-12-12 15:10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08-12-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切实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廉政文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基层廉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基层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围绕廉政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文化建设活动,具有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 (一)廉政文化的核心。廉政文化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特定的社会群体活动中所形成并崇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反映了人们对制度约束力的认同。廉政文化的核心是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民谋利是其外在的表现。当前,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应归结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真正树立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观念。 (二)廉政文化的内涵。廉政文化的核心和内涵密不可分,核心溶于内涵之中,是内涵的集中体现;内涵源于核心之需,是核心的实现基础。廉政文化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一是崇高的理想信念。理想和信念是人们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培育廉政文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资源。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就要讲修养、讲道德、讲廉政,力戒贪奢,淡泊名利。二是高尚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大力协调配合。”共产党人的道德观具有鲜明的党性和时代要求,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品行端、作风正,居官位而纤尘不染,理万财而分文不贪,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位置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恪守人生准则,永葆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三是良好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法律和纪律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行为规范,遵守法律和纪律是倡导和培育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法律和纪律把行为规范化、具体化、条文化,以权威性和强制性约束人们的行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在更高层次上,以良好的行为规范遵纪守法,自觉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 (三)廉政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一是先进的思想性。廉政文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二是鲜明的时代性。廉政文化是廉政建设发展的新成果,是在特定时代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文化现象,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立党为公、清正廉明、执政为民”,大力倡导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等,都体现了时代特征和要求,融入了时代精神的精华。三是自律的规范性。廉政文化具有约束、规范、引导干部思想行为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制度、规定来规范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另一方面通过道德规范来引导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把道德规范的要求变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四是醒世的警示性。廉政文化的作用不仅仅在弘扬廉洁自律的先进典型,同时对整治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廉政文化着力于对那些腐朽思想和行为进行有力的鞭挞,一方面揭露各种腐败行为,认清其腐蚀性、危害性和严重性;另一方面注重腐败案件成因的剖析和教训的吸取,从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反思,认清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这对于警示教育领导干部过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政文化建设,要突出“四性”、深入人心 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根据廉政文化的特点,让廉政文化引人人胜,使廉洁的观念深人人心。(一)读书思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性。“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汲取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就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如通过“廉文荐读”、 开设“廉政书屋”等形式,寓教于文,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书为友,把读书当做一种人生爱好和精神追求,让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读书,走向睿智,走向廉政。建议编发“反腐倡廉知识读本”和学习资料,促使党员干部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不断提高免疫力,增强战斗力。(二)典型导廉,增强廉政文化的教育性。要充分挖掘、积极提炼当今社会生活中勤政廉政方面的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让他们的爱民之情、为民之举、富民之策、律己之行令全社会为之动情,从而形成弘扬正气、尚廉倡廉的社会风尚。建议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增强廉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组织党员干部到监狱等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现身说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钱物面前坚守气节,一尘不染,一身正气。(三)活动促廉,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以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为载体,努力增强廉政文化的实践性,使党风廉政建设入耳入脑入心。如用文化活动来吸引,充分运用易学、易记、易传、富有渗透力的廉政文化教育歌曲、民谣、格言、广告、对联、顺口溜等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热情;用文艺创作来渗透,充分发挥文化部文艺人才密集的优势,收集一批廉政文化教育警句、格言,制作一批廉政文化公益广告,创作一批廉政文化教育歌曲、相声、小品、戏曲等,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人们在唱廉政歌、读廉政书、看廉政影视、欣赏廉政文化艺术、品尝“廉政文化大餐”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用拓展阵地来影响,通过手机发送“廉政短信”,用电脑制作动漫,在廉政网站开设“廉政论坛”等多种载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廉政文化建设格局。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廉政文化建设,要创新廉政文化的理论、载体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廉政文化通过价值观念来约束和控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以使全社会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同类型、同模式的文化氛围中得到潜移默化,树立正确的“三观”。这种价值观念是时代发展的先进科学的理论产物,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断除旧出新。因此,要针对廉政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含量,积极探索和总结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用以指导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各项实践活动。如,对廉政价值观、廉政法规体系、廉政队伍建设、廉政活动及评价机制等基本内容进行科学研究,构建起一个包括廉政观念、廉政意识、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精神、廉政文学、廉政法规、廉政风尚、廉政作风等等在内的廉政文化科学框架,着力构建一套完整的廉政文化建设体系,为基层提供切实适用的教材,培养一批廉政文化建设人才,引导、推动基层廉政文化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