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是张剑,来自中央芭蕾舞团。又逢三八妇女节,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所有从事芭蕾舞艺术的演员向各位领导和关心芭蕾舞事业的人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对我和我们这个艺术群体的关心和鼓励!在我心目中,芭蕾舞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表演形式,她体现了身体形态的轻盈和情感表达的戏剧性,像其他的艺术种类一样,芭蕾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她充满了想象力,但又具有古典的规范,演员只有时刻控制好自己的呼吸和舞蹈,才能给观众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冲击,带来最美的艺术享受。芭蕾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热爱排练厅的把杆,热爱我的搭档和同伴们,热爱舞台上的一切和舞台本身。脚尖上的芭蕾对舞蹈演员的身体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大部分演员的舞台寿命都是极为有限的,多则十几年,少则不到十年。时间和伤痛造成的职业病像两条无情的鞭子,时刻悬在我的背上,催促我与它们赛跑。每天醒来之后我都会庆幸:我还能跳舞,我还能扼住时间的咽喉。我于1990年进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科,之后便开始了长达7年的专业学习,1996年进入中央芭蕾舞团工作, 1997年获得第7届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成年组女子金奖,实现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员在国际大赛中金牌零的突破,在国际芭蕾舞界引起轰动,并有幸得到已故前苏联著名芭蕾艺术家乌兰诺娃的赞叹,她说“没有想到中国的芭蕾舞有这样出色的人才!”。经过十三年的磨砺,我由一名群舞演员成长为一名首席演员,演出了中央芭蕾舞团自1996年以来上演的所有新创剧目和保留剧目,并在其中担任主要角色,如中国芭蕾《红色娘子军》《大红灯笼高高挂》《牡丹亭》《梁祝》《黄河》等,西方经典舞剧《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胡桃夹子》《泪泉》《舞姬》第三幕《罗密欧与朱丽叶》《希尔维娅》《仙女》《奥涅金》《卡门》,现代作品《摇滚芭蕾》《练习曲》《五首诗》《小夜曲》《主题与变奏》《谁在乎》《辉煌的快板》《四种气质》《年轻人与死亡》等。除了多次随团赴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希腊、墨西哥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进行访问演出,我还多次受邀到国外进行客座演出,为国外的芭蕾舞团和观众带去了中国的芭蕾精华。在我的艺术生涯中,不仅得到了教员、芭蕾大师和剧团同事的悉心教导和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各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我曾荣获2000-2001年度“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2005年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并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这些荣誉,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这是党和国家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党和国家对我更高的期望。我应该把所有荣誉与比我更优秀、更勤奋的同行和为我们默默奉献的芭蕾大师们共同分享,与培养我多年的中央芭蕾舞团和北京舞蹈学院共同分享,是他们为我提供了阳光和土壤,为我提供了越来越宽广的舞台。在芭蕾舞表演中,不仅要有良好的先天条件,以及对芭蕾舞事业执着追求以至忘我的敬业精神,同时,还要以坚韧不拔、顽强抗争的意志克服职业伤病和困难也是非常重要的。众所周知,芭蕾舞女演员的特点是足尖舞蹈,最具代表性的技巧是单足32个“Fouette”转。当我刚进团工作时,由于长期训练的艰苦和疲劳,引发了左脚的严重塌陷,原本完好的第三趾骨已起不到支撑作用。随着每一次从全脚掌推地立起足尖,都不得不去忍受钻心的疼痛。面对如此严重的伤病,国家体育总局的运动医学权威给出的诊断,几乎已经给我的舞蹈生涯宣判了死刑:即使是手术,也无法保证病人的左脚能具备跳舞的能力。面对这样的结论,我不信天命,坚持每天练习。演员日常借助把杆练功的部分,通常是不穿足尖鞋的,而我则从把杆练习开始就穿上足尖鞋,以使自己左脚面的肌群力量得到加强,使第二、四趾骨在超负荷的练习下逐渐变粗,替代原来第三趾骨的支撑功能。这种病理上的替代延续着我的芭蕾人生,也创下了舞蹈创伤史的一个奇迹。立足尖的过程几乎是把全部的身体重量集中在一只脚前部的几个部位上,即使是再合适的足尖鞋,无论什么人穿上,都会有一个在疼痛中磨合的过程。我在每次演出前会早早地换上足尖鞋,在后台开始适应。如果说别人的适应是为了尽快地使自己的双脚能在鞋里找到感觉,而我需要的则是在剧烈的疼痛中尽快地使自己的双脚丧失感觉,趋于麻木,以保证下面两个小时的演出得以顺利进行。还记得中芭团庆四十五周年晚会的当天,为了防止伤脚化脓,我的脚上还缠着厚厚的纱布。
人们常用“优雅大方、舒展奔放”、“善于刻画、形象鲜明、层次清晰”这些词来形容我的舞蹈,但只有我自己真正知道,这些赞美的背后意味着什么。每当谈起“艺”与“德”的关系问题时,我常会引用上学时老师的一句话:要想演戏,先学做人。谦虚好学,不摆架子,兢兢业业,不计得失。舞台的中心令人向往,但在我的眼里,这个中心只有在群舞的辅衬下才有意义。芭蕾舞是个始终与职业病与突发伤病相伴随的行业。尽管我自己也是个时时被伤痛折磨着的演员,但我深知,大幕一开,剧团将以一个整体的形象接受无数观众的检验。于是,每次当有演员突然因伤缺阵,在剧团最需要用人的时候,我都愿意主动请缨,承担起那些甚至在节目单上连名字都没有的群舞角色。别人都说我“勇敢”,不怕紧急情况下补台却掉链子,但出于责任心,和对这个剧团、对这份事业无限的爱,我每次都忍不住挺身而出。我的想法很简单:“我希望剧团能因为多了我这样一名演员而更有活力。” 去年,我有幸随团赴世界上最顶尖的剧场——英国皇家歌剧院考文特花园剧场和法国巴黎歌剧院演出我们自己的中国舞剧和西方经典舞剧,当我站在聚光灯下的时候,我感到无比骄傲,耳边想起了享誉世界的英国舞蹈评论家克莱门特?克里斯普的话,他说:“我决不掩饰自己对中央芭蕾舞团的敬佩之情,并且深信,虽然时至今日在国际上,古典芭蕾领域已经取得了伟大的建树,而更伟大的创新和艺术成就将来自于中国。”他的肯定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于中国芭蕾舞事业的决心和信心。在已故戴爱莲先生、一代代芭蕾大师和一代代演员的努力下,现在的我们已经站在了一定的高度,前辈们的奉献和执着让我们懂得了“德艺双馨”所能铸就的巨大成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党和政府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我们有幸拥有更加广阔的天地和平台尽情施展才华。新时期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只争朝夕,工作中以“从严、从细、从实”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练好业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勇于创新、敢挑重担的新时代女性。最后祝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工作顺利!祝全体女同胞们节日快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