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在李长春同志视察座谈会的发言
发布时间:2010-01-20 16:08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0-01-20

    尊敬的长春首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在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首长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院视察工作,我们深感荣幸,这不仅是我院的光荣,对全国文艺工作者来说亦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在剧院成长五十余年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始终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努力推进艺术创作和剧院建设各项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事业热情和进取信心。近年来,我们在文化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化改革,不断探索,使剧院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央歌剧院,把剧院数年来的发展情况及自身的一些体会,向首长作汇报。

    一、回顾历史 树立信心中央歌剧院的前身是延安鲁艺,1952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朱德同志出席成立盛典,杨尚昆同志的夫人李伯钊同志担任第一任院长。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多次来院视察指导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剧院编创了《白毛女》、《刘胡兰》、《草原之歌》、《马可波罗》、《杜十娘》等十几部中国歌剧,并在中国首演了《茶花女》、《蝴蝶夫人》、《卡门》、《图兰朵》等几十部世界经典歌剧,同时与世界上许多著名歌唱家进行了合作。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上演的世界经典歌剧,大多数都是由中央歌剧院首演的。2008年1月,我们携中国原创歌剧《霸王别姬》赴美国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六大城市的主流剧院巡演一个月,这是中国歌剧首次出访美国,并引起轰动。同年10月,剧院出访埃及,连演4场歌剧《图兰朵》,声誉传遍非洲。中央歌剧院作为最早成立的国家级艺术院团,艺术硕果累累、人才辈出,在国际国内获得众多重要奖项。剧院目前拥有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美设计中心等艺术生产部门,是中国乃至亚洲地区实力最强的歌剧院。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集大成的综合性艺术,这一艺术特性使它无可争议地成为了国家综合艺术实力的代表,体现出国家艺术水准和艺术竞争力,从一个侧面证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因此,“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国家一流的歌剧院”应是我们的不懈追求。

    二、坚持改革创新是国家院团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艺术生产力,文艺院团的艺术发展才能充满活力,真正做到出人出作品出效益。不改革没出路,改不好无退路,改不强无活路。为实现新时期国家院团的发展目标,我们歌剧院按照中央和文化部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一)首先是人事制度的改革新人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不留户口档案,打破进不来出不去的格局。我院是个老院,人员结构复杂,人员老化,很多演职员是文革后院团恢复时亟需人员时招进来的,水平参差不齐。每年能分给我们的留京指标有限,完全不能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如果按照原来的人事制度进人,若干年后又会造成现在的局面。因此,必须实行聘用合同制,其优点:灵活的用人机制,良好的退出机制,使很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能够进入剧院,09年我们补充了50多个演唱演奏员,全部实行聘用制,并把合唱团建成一个88人的全国最大合唱团,把乐团建成一个近90人的三管标准乐团。(二)改革原有用人机制全院演职员近年来一直实行个人专业业务年度上台考试制度,并把部分不能胜任的专业人员,在保证基本工资的前提下,以待岗方式督促其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另有部分人员转岗,进行内部消化。虽然阻力很大,但已成为歌剧院艺术人员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有的同志提出,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你还要考?但现实与市场以及岗位的要求,就是你只要在舞台上,就得有相应的水平与质量。个人水平的保持与提高,是整个团队水准的最基本保障。(三)改革艺术生产方式,打造歌剧自主品牌 2009年,在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首次举办了中央歌剧院国际歌剧季,打造歌剧自主品牌,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即变原来“来料加工”式的被动生产方式为主动开拓市场的积极生产方式。通过强强联合,历时3个月,共独立制作和联合制作了五部大型歌剧,一部舞台剧,一部大型清唱剧,二台中外歌剧回顾展演,共十个大型演出项目,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歌剧季演出系列,繁荣了首都歌剧舞台。我院独立制作的5幕16场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在舞台上沉寂32年后,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深深吸引和感动了上万名观众。中央歌剧院与北京演出公司合作,邀请张艺谋导演,在鸟巢上演意大利著名歌剧《图兰朵》,吸引了8万观众前来观看。中国原创歌剧《山村女教师》由中央歌剧院和国家大剧院联合制作,成功进行了第一轮8场首演,昂扬向上的主旋律和充满艺术魅力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也得到了长春同志的表扬和部领导的肯定。打造“国际歌剧季”,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是歌剧院关键的一项改革措施。首届歌剧季获得巨大成功,先后有12万观众观看了演出,剧院获得1千多万元经济效益,有100多家新闻媒体对歌剧季进行了报道。由此看来,以歌剧季的形式来吸引观众,扩大歌剧艺术影响,乃至推动歌剧艺术发展,加强在歌剧领域里的内外合作,是行之有效的路子,值得继续走下去。今年,我们在争取各方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尝试联合各省歌剧舞剧院上演优秀歌剧剧目,使歌剧季成为全国歌剧的一个展演平台,为我院新剧场建成后积累丰富的演艺资源。同时,我们将努力开拓世界经典歌剧剧目,加强与世界一流歌剧院的合作,用国际艺术资源发展自己。今年剧院正策划中国歌剧到歌剧故乡意大利去演出;由于去年赴埃及演出歌剧《图兰朵》在非洲产生强烈的反响,我们将应叙利亚邀请演出该剧,以上这些尝试,不断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四)建立市场营销机制与奖惩制度市场的营销策划与推广是剧院生产的关键,因此合理的营销定额制度与奖惩是重要的手段。通过建立市场营销项目经理制度,使策划项目的能力和市场范围进一步打开。通过积极努力开拓演出市场,09年我院共演出127场,几乎3天一场,比以往增加了三分之一,经济收入达到2500多万,比去年翻了近一倍。同时,我们正着手建立自己的票务系统,院领导带头推票,通过发动我院群众和建立奖励制度,仅我院职工自己推票,歌剧《乡村骑士》20多万,《白毛女》40多万。(五)改革歌剧生产流程,以剧组制使歌剧生产能力得以进一步解放改革歌剧生产流程,使生产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生产能力是以前的几倍。以歌剧团为龙头,以合唱团、交响乐团为基座,建立剧目剧组制。09年4月份,我们同时开排3部歌剧《乡村骑士》、《艺术家生涯》、《卡门》,在5月份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上,《艺术家生涯》、《卡门》作为开幕剧目同时上演。与此同时,我们还首演了中美合作新作品、大型清唱剧《禹王治水》,薛伟小提琴协奏音乐会、北京电视台30年台庆音乐会等。歌剧《卡门》创造了大剧院歌剧节最高票房,蔡武部长亲临剧场,给予我们鼓励与支持。光5月份我们就创收了200多万。 8、9、10月,我们创造了一天演出两场的纪录,例如乐团晚上参加中央歌剧院国际歌剧季的开幕式,由郑小瑛老师率12个著名指挥家联袂演出,下午还参加了国家发改委的演出。合唱团兵分两路,40多人参加《复兴之路》,其余参加鸟巢《图兰朵》大型演出,还训练了外借的昌平学生150人唱会了《图兰朵》。在十一前夕,合唱团和歌剧团的艺术家们一起训练了中央直属机关97个部委数千人的合唱团。乐团转战南北,在福建演完《图兰朵》后立即进校园演出,由于火车晚点,在乘坐32小时的长途到达西安师范大学立即投入演出,使教委和同学们深受感动。 11、12月,我们用很短的时间排练出五幕十六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事实证明,我们以国际速度和上乘质量,在人民大会堂证明了我们的实力,赢得了观众的赞誉。演出后贺敬之同志热情给我们题词,座谈会上老文艺革命家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在上演《白毛女》时,交响乐团分成两支,同时在大剧院演出《魔笛》。这些令人振奋的经历和成绩,是我们中央歌剧院释放出来的能量、效率和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创造了全年127场的演出纪录,让我们走出了低谷,2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让我们改写了剧院的历史记录,比去年翻了一倍。可以说,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深层次激发了改革创新的发展动力的结果。我们一方面抓艺术管理,一方面抓思想素质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通过深化改革,歌剧院的艺术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质量大幅上升,剧目不断扩大,演职员收入不断增加,增强了剧院发展动力。

    三、前进的目标与困难随着我国国际影响的不断扩大,国家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扩大,要求我们作为国家歌剧院应该与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相适应,应该建成具有强大艺术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歌剧院。在国内,我们作为国家院团,要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繁荣艺术舞台,同时坚持深化改革,密切与市场相结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一)以创新剧目打开发展新局面在一年来大幅度提高演出场次、丰富演出剧目、增加演出收入的基础上,我院下一年的目标是抓好新创剧目的排演,正在组织《热瓦甫恋歌》、《大爱无疆》的创作、排演,争取今年生产3—4部新歌剧。但目前剧目投入经费远远不足,按照目前制作和市场要求,生产一部中小规模的歌剧成本至少450万,希望国家加大创作经费的投入。(二)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一流歌剧院要有一流人才保障,我们歌剧院已经流失了一百多个优秀人才在国外,在国际上我们的待遇、经费没有任何竞争力;在国内,和上海、广州、深圳比,也没有任何竞争力。在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正积极促成迪里拜尔、张丽萍、袁晨野、丁毅等国内国际优秀人才回流到中央歌剧院工作。但是在经费方面,我们捉襟见肘,希望国家给予优秀艺术人才特殊财政支持政策,以保障我们一流人才队伍的建设。(三)建设一个完整的中央歌剧院长春同志提出的一团一场的政策非常之好,这关系到院团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长期以来,歌剧院连一个最基本的生产演出基地都没有,严重影响我们的生产发展。目前,在文化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剧场问题进展顺利,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我们期待着拥有自己剧场的完整的中央歌剧院。同时,我们也希望建立中国艺术发展基金,以保障国家院团的长期发展。感谢首长在百忙之中来我院视察指导工作。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