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反腐败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效。与此同时,由于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缺陷,社会道德理想的缺失,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腐败现象在相当多的领域蔓延,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构建起高效、有力和完善的反腐倡廉长效机制迫在眉睫。
党风廉政建设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作用,互为促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但需要我们学好党章,遵守党章,也要求我们作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行者。
随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影响也在逐步反映到社会的精神生活中来。在利益调控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乘虚而入,不加限制地运用到了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恶化了党风、社会风气,污染了本来比较纯洁的党群关系。在党内,有的同志理想信念动摇;看到别人先富起来,心理不平衡;经不往美色诱惑,搞权色交易;不能约束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侵害他人利益。他们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廉耻意识淡薄,缺乏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教育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增强自律能力,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迫切需要,在当前更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着这些,我们党要团结一致,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势在必行。 在全社会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必须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章,增强党性,端正形象,发挥作用,就能极大地促进全社会荣辱观的健康形成。
1、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背弃理想信念,是一些人思想蜕化变质的根本原因。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解决目前部分党员存在的问题,和谐社会,真正成为广大党员矢志不渝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人民群众敬佩的人。
2、强化政治纪律。
党风廉政建设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一些党组织执行纪律不严格。从严治党首先要严明党的纪律,要通过认真学习党章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遵纪意识,使之成为遵守党章和党内其它规章、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规范的模范,廉洁自律,不越雷池一步。对触犯党纪国法的,要从严执纪,决不宽怠。功过分明、赏罚分明、伸张正气、打击邪气。用良好的党风影响民风,促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形成。
3、改进作风。
作风是形象、是无形的力量。学习党章、反腐倡廉、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端正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纠正存在的问题。强化服务意识,发扬党谦虚谨慎、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等优良传统,真正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作为制定决策的唯一落脚点。形成求真务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尚空谈、注重实干的良好思想、工作作风。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我们更加应该牢记党的使命遵循党的宗旨,始终保持清正廉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牢固防线,提高自身修养,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保持政治上清醒,防止思想庸俗化,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不论是反腐倡廉,还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贵在落实,务求实效,以最终实现党风、社会风气质的飞跃,重铸党的先进性,创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