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这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廉政文化建设列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文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廉政文化作为廉政特殊性与文化普遍性的有机统一,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今天,认真探讨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预防惩治腐败体系的有效路径和方法,显得十分必要。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探索近些年来,作为全市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市文化广电局立足“文化倡廉、广电促廉”,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人才优势、阵地优势、资源优势,以科学的理论为统领,以丰富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健全的制度为保障,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廉政文化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为探索廉政文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廉政文化与红岩品牌效应发挥“深度整合” 十分注重发挥“红岩”的品牌作用,巩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2010年成功入选第一批50个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参与“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网络巡展”。立足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形象化、人性化和特色化,提高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使用。整合廉政教育资源,突出廉政主题,充实廉政内容,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陈列水平,利用独特厚重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组织各种形式开展《狱中八条》宣传教育,宣传红岩烈士的集体结晶,利用革命先烈们在革命胜利的前夜向党敬献出的诤言,展示出对执政党治国理政、保持本色的前瞻性期待;白公馆、渣滓洞景区每天分段上演《红岩魂形象报告剧》、《叛变》、《我的自白书》等情景剧昭示人生警示、坚定理想信念。创作“唱读讲传”晚会《红岩风》、《中华颂》受到好评。2010年,红岩联线接待观众数量创造历史新高,全年接待观众671万,全年讲解2.4万场次,位列全国红色景区之首。出版发行百集《厉华说红岩》,并在电视台开设专栏,厉华常年坚持在全国各地宣讲廉政故事、红岩魂报告100余场,使红岩精神广为传播,扩大了廉政文化影响力。
二、廉政文化与“六进工程”实施“有机融合” 坚持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与“六进工程”有机融合,打造廉政文化品牌。市艺术创作中心和各专业文艺院团,每年至少创作3—5件廉政文艺作品,在各类文化下乡活动中广泛演出。话剧、京剧、川剧等艺术门类,探索创作一批廉政文化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丰富舞台艺术内容,为廉政文化提供源泉。2010年,组织创作了反腐倡廉歌曲《天下百姓唱平安》、《共产党人》、《让党旗更鲜艳》等近百余首,方言小品《逃不脱》、《相亲》30余个。仅城乡文化互动活动期间,排练了大量廉政教育类节目,组织24个专业文艺院团组成的21个演出分团送戏下乡演出710场,观众总人数达70万余人次,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让观众受到了生动的廉政教育。同时,利用电视媒体开展“廉政文化进万家”活动,拿出重要时段、重要栏目,开辟专栏、开设专题,刊播红色歌曲、赏析经典作品、刊载优秀故事和箴言,不仅营造了舆论声势,而且提升了媒体的文化品位。重庆卫视在继续做好做精《信念》、《记忆》、《品读》等精品栏目基础上,新推《书香》、《重庆好人》、《百家故事台》等新办栏目,开展《追寻中国红——感受信仰的力量》红色文化探寻行动,深入革命圣地走访,录制播出一批精彩节目,扩大廉政文化的教育面。传播更多更有价值、更富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的电视作品,让思想穿越时空,演绎“中国红”的丰富内涵,切实发挥好主流媒体引导社会、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责任。
三、廉政文化与重大节庆活动举办“无缝链接” 始终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利用廉政文化活动来推动疏导心理、化解矛盾、释疑解惑等“活血化瘀”工作,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润滑剂”。2010年,在“中华红歌会”、全国话剧展演季、西部交响乐周、第二届小品大赛、“双送”、“五送”活动、第四届乡村文艺汇演、第二届重庆演出季、专业文艺院团“唱读讲传”展演、“红五月”红色经典剧目展演等重大文化节庆活动中,将廉政文化的内容包含其中、深度融合,使广大群众在艺术欣赏中受到教育。在乡村文艺汇演中,经过层层遴选,组织了36个区县73件作品参加决赛。组织第二届小品大赛过程中,从近200件作品中遴选出35个单位45件精品参加决赛。近几年的廉政文化与重大节庆活动同步举办的规模最大、线点最多、历时最长,形成了推进快、亮点多、成效好、影响大的局面,大量反映优秀基层廉政教育内容的文艺作品在教化思想、影响行为上具有强烈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效果十分明显。
四、廉政文化与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相伴共生” 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贯通的信息网络,增加廉政文化在资源库中的比重,推出了《廉政文化》专题资源库,设置了廉政漫画、廉政故事、惩腐案件、廉政文学、廉政作风教育影片、廉政作风教育戏剧等讲座。已建成42个区县支中心、683个乡镇服务点、8967个村级服务点,建成40个数字图书馆。在电影惠民工程中,精选播出《郑培民》、《张思德》、《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教育片,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721个,采取定点、定时、定量、定员、定场的原则,确保每场电影前均有“唱读讲传”、公益短片、廉政教育类的节目播出。集中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实施GPS定位监控,全年放映公益电影17万场,6万场爱国主义教育片与11万场“2131工程”捆绑放映,观众达4817万。同时,在主城推行“红色经典电影免费展播”。市内图书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纷纷开办廉政讲座、举办廉政展览、建成廉政图书室,有效发挥了一线阵地作用。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提升了自身的文化涵养和文明素质,更加追求和谐的生存状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排斥颓废、落后、腐朽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远离了麻将、赌博、封建迷信,一些青少年学生告别了网络游戏,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五、廉政文化与廉洁机关建设“同步共振” 市文化广电局一直注重提升自身机关的廉政文化氛围,在推动廉政文化对外传播的同时与廉洁机关建设“同步共振”。每年坚持开展不同主题、不同重点的廉洁从政“十个一活动”,作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月”的重要抓手。一直坚持利用重要节假日、纪念日,向副处级以上干部群发廉政短信,用创新的方式给领导干部打“预防针”,提醒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广大党员干部十分赞同这一形式,认为这是一个好创意、好模式。这种做法新鲜、实在,让收到短信的领导干部眼睛一亮、心头一动、精神一振,闻“钟”而警、而醒。2010年发放13条2405条次,《过节日、话廉洁、传箴言——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坚持廉政短信月月发、有特色》在广电总局会议交流;2010年“重阳节”,组织几十名知名老艺术家创作书画作品,举办了首届“夕阳红”廉政书画摄影展,从150多幅作品中精选99幅参展;委托专业机构精心制作《全国廉政文化大型绘画书法展》flash作品,在局门户网站进行专题展览,点击率不断增加,引起各界好评;在全局系统开展了以“讲廉政故事、倡清廉新风”为主题的“讲廉政故事比赛”,24名选手参加比赛。组队参加重庆市廉政故事大赛,上报廉政故事作品18篇,1篇作品列为“全市廉政故事目录”,2名故事员参加全市大赛,获“优秀组织奖”。纪委书记亲自写、带头讲亲身经历的《六块钱》廉政故事获“优秀奖”,全文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发表,参加了“风正巴渝”重庆廉政故事会汇报演讲受到好评。集中开展警示教育,每年邀请市纪委领导开展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参观重庆市廉政教育基地,听取监狱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下发《全国文化系统违纪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材料》100本;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纪检监察干部例会学习,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形式,扩大学习范围;组织勤政廉政集体谈话活动,传播一批廉政屏保和廉政准则PPT漫画。廉政文化建设积累的路径探析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提高人,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文化的积累、渗透、感染、塑造等作用,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风清气正、和谐向上的社会文化氛围。
通过文化系统近些年来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对于在全社会推开廉政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路径和方法参考。
一、必须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鲜活性和生动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要善于利用鲜活的事例作正反两面的宣传教育,注重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要把廉政文化的思想高度和艺术形式巧妙结合,善于把古今中外大浪淘沙后沉淀下来的文化精品,结合共产党人创造的“红色文化”经典等现代文化精华,把“大道理”与“小节目”、“大主题”与“小活动”结合起来,不拘形式、不拘规模,以取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既认真研究归纳廉政文化现象和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从中概括出鲜活的经验,提炼理论,揭示规律,又坚持研以致用,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必须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人人有责。廉政文化,人人受益,要注重高雅与通俗的结合,要善于发挥主动性,把工作建立在受众的广泛性之上。在廉政文化建设中,文化系统拥有其他部门所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人才、专业和阵地优势。他们善于主动出击,利用文化系统拥有一批中高级专业人才,拥有一支从事文化工作的专业队伍,在实践中善于发挥其聪明才智,利用各种艺术形式写廉、唱廉、画廉、播廉,把反腐倡廉这一严肃的政治内容与人们喜闻见乐的文艺形式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开展廉政文化活动需要较高的知识含量和艺术水准。从工作布局到活动设计,从统筹协调到组织实施,需要组织实施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出色的策划本领和严密的组织才能。要善于在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中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自己真正成为开展活动的行家里手,经受住考验和锻炼,才能充分展示能力和形象。要通过组织协调,把彼此相关但又分离的职能进行优化配置,聚焦于廉政文化活动,打好“组合拳”。
三、必须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实践证明,廉政文化活动要形式多样,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基层,才能提高活动的吸引力,才能易于被人接受。要把廉政文化活动与群众性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利用好社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等,让活动真正走进千家万户。通过经常的、广泛的、持久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让廉政文化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能走得远、入得脑、记得牢。在注重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立足当下时代特点,唱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主旋律。在教育受众面上,既要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又要兼顾社会普通民众宣传;既注重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又要兼顾社会普通民众宣传。在教育手段上,要紧密结合“唱读讲传”活动,举办各类大型活动坚持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综合运用现场串讲、电视短片、背景音乐、互动等手段,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力求做到变说教为感召、变灌输为渗透、变封闭为开放、变单向为互动。四、必须突出廉政文化建设的经常性和实效性开展廉政文化活动要善于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结合,区别不同的受众对象,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来分类开展。各个单位、各个行业因为工作职责不同,每个干部的工作岗位不同,其所面临的潜在的腐败因素也各不相同。因此,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根据本单位人员素质状况,采取恰当的形式和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总的来看,反腐倡廉教育要体现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年年有主题,岁岁有创新,主动应对发展中出现的新课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做到持之以恒。要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有效措施,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教育活动。切实找准教育对象思想的薄弱环节,确保“红灯”亮在“越轨”前,做到把准脉搏、触动心弦,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参考文献: 李洪峰,《文化价值》[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266-2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