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目前的理论解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其内容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准则,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具有内在统一关系的有机整体。诚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对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作用发挥作粗浅的探析。革命纪念馆以它特有的属性来展示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法经验,阐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蒐集、保存有关革命史、革命战争史的文物资料,保存革命遗址;为研究中国革命史、党史以及革命军事史提供资料等等,这些都是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重要作用的既有阵地。我国多类博物馆中,革命纪念馆占相当大的比重,这也是我国多种博物馆并存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是因为革命纪念馆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和各类文物、文献、史料,不仅给革命纪念馆提供了开展研究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它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现阶段对全社会进行革命传统、共产主义理想和爱国主义三大教育,最生动、形象的课堂就是革命纪念馆。因而,革命纪念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必然会发挥其特殊作用。
一、革命纪念馆蕴藏的是真实的历史史料 革命纪念馆本质上属于博物馆,如红岩联线所属的纪念馆和遗址保护群尤为凸显的是博物馆性质,是文物、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收藏文物、标本,是发挥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同时,进行宣传教育是收藏和研究的主要目的,而宣传、教育、收藏、保管等工作又必须建立在科学研究真实史料资料的基础上,博物馆通过征集、收藏文物、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展览,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必须有足够的史料资源作铺垫,这样就能发挥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作用。
二、 革命纪念馆是以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宗旨革命纪念馆社会效能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传播职能的加强。革命纪念馆事业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两者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促进其发展,可以说革命纪念馆职能作用发挥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它能否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的深度与广度,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取得的直接社会效能。一要突出研究工作。包括文物、史料的整理、研究和编辑,同时也包括陈列内容、形式的探索以及宣传讲解工作等,其中文物史料的整理是最基础的。它是搞好陈列展览和宣传讲解的前提条件。因此,要使革命纪念馆陈列宣传具有生动、真实的史料,主题鲜明达到,感人至深。全力搞好基础研究尤为重要。二要强化基础陈列。革命纪念馆要扩大社会教育效能,首先要办好与本馆性质相适应的革命史陈列,通过基本陈列向观众系统展示这段革命历史,向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三要扩充专题辅助陈列。适时举办各类专题性陈列或临时展览,扩大教育面,使社会教育效能的有效发挥。专题辅助陈列必须做到主题鲜明有针对性,内容简洁形式多样。四要加强引进输出。实践证明引进输出展览,打破革命纪念馆封闭、半封闭的状况,能很好地扩大革命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同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丰富、生动形象的教育内容。这些年来,红岩联线不断扩大社会知名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集中反映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有鲜明的主导性。可见,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传播职能,服务社会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博物馆效能自身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为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三、革命纪念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革命纪念馆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不是自封和强加的,它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得出的。可见,革命纪念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比如,红岩革命纪念馆于1958年建馆。40多年来,全国各地及海内外的观众数以万计的人来此参观,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战斗业绩,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培育的红岩精神,在人民群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任何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都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把人们振奋起来,凝聚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历史的前进,无论是战争年代或和平时期,奉献精神就是这种精神的本质体现,也是红岩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在数年的实践中,深感红岩精神博大精深,它具有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共同的属性,但也有其独特的内涵。红岩精神闪耀的光辉,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精神动力。正如江泽民书记1991年4月视察红岩革命纪念馆后题词所说:“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红岩精神实现的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坚韧顽强的奋斗精神,顾全大局的团结精神,勤奋努力的学习精神,克己俭朴的廉洁精神,平等相容的民主精神,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污泥不染的莲花精神,正是我们时代所呼唤和需要的。四、革命纪念馆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美德,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魂。历史上多次分裂,靠爱国主义重新联合起来,统一起来;从近百年历史看,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一次次逼上亡国的边沿,最终靠的是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撑下来。因此,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服务现实的一项重要任务。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题:“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时代的主旋律,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与重要保证。中共中央宣传部在《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烈士纪念建筑物,革命战争中重要战役、战斗纪念设施、文物保护单位,历史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场所”。无论是战争年代或和平建设时期,坚持不懈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我们取得胜利和成功的重要思想保证。革命纪念馆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遗址、文物、史料,把战争的硝烟,革命与建设的艰辛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最有说服力和最直观的教育形式,历史用无声的语言告诫我们:“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实践证明,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学校、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第二课堂,人民群众在革命纪念馆接受到与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启迪与教育,他们把革命纪念馆作为更生动的课堂。五、革命纪念馆为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在革命纪念馆看到的那些感人肺腑的人和事,无一不说明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比如,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共产党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相互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没有名利之争,没有权利之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把全部的爱心、关心给予党和人民。为了党的事业,他们克己奉公,勤奋工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和朋友,把危难留给自己。在敌人的监狱里,难友之间则是生死与共,相濡以沫,舍己为人。他们懂得怎样在光明和黑暗中奋斗,不但遇着光明不骄傲,主要是遇着黑暗不灰心丧气。只要大家坚持信念,不畏艰难向前奋斗,至在黑暗中显示英勇卓绝的战斗精神。在敌人刑场上,无数横眉冷对,大义凛然的先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了“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严不屈,”这些动人心魄的英雄事迹。革命历史万卷中承载着在歌乐山烈士陵园,红岩革命纪念馆所展示的陈列内容中举不胜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峥嵘岁月中,我们深知只有具备了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会有自觉的献身精神。具备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具备革命的远见性和坚定性,这是加速革命事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条件。革命纪念馆所展示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的事例,是我们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革命纪念馆能以其独特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革命纪念馆近年的发展,为“核心价值观教育阵地”建设打下了基础。比如,2007年,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依托红岩革命纪念馆和歌乐山革命纪念馆,整合、联线各区县和周边地区的革命文化资源,形成了以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为龙头,以冯玉祥旧居纪念馆、郭沫若旧居纪念馆、陈独秀旧居纪念馆等10个分馆为枢纽,及城口、长寿、酉阳等16个区县红岩文化工作站为基点, 2008年5月12日落成的特园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都成为弘扬和传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宣传的是革命人生观和革命气节,传播的是革命的、先进的文化,发挥作用的是以独特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革命纪念馆秉承的是建设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归依,和谐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引导全社会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通过丰富多彩主题活动把人民的思想凝聚起来,形成万众一心。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和传统节庆文化活动。红岩联线一以贯之做好这些工作,旨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努力作为。如,举办“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清明祭英烈”系列主题活动、 “11.27忆红岩、谋发展大型红歌会”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成为全市影响力最大、参加面最广、社会反响最热烈的大型活动之一。生生不息、以坚持薪火相传的精神才能永存。作为革命纪念馆既担负历史的重任,更是一种使命,只能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阵地作用上,做到率队、率领、率先,才能大业当先,聚力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