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的观众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尽情欣赏芭蕾表演,台上的演员穿着薄薄纱裙激情演绎芭蕾精品。如此巨大的反差、如此感人的场面就发生在成都市中心的锦城艺术宫。“2013文化部‘三下乡’慰问演出——中央芭蕾舞团成都专场演出”在此如期举行。
2013年新年伊始,中央芭蕾舞团一行近60人在团党委书记王才军的率领下,来到古有“四十里锦秀”、今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四川成都,邀请当地的部分农民兄弟、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低保、残障人士和青年学子等基层百姓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由此拉开中芭2013年度演出季的大幕。
1月5日下午两点,锦城艺术宫检票处就排起了长队。半个小时的检票时间里检票员应接不暇。在这吹风下雨的“小寒”节气里,依然不减进场的观众。他们有的拄着拐仗,有的坐着轮椅,有的打着手语(语言障碍者)在兴奋地交流着。四川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摄像机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记录着,受采访的观众朋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看出,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演出。
元旦刚过,成都的气温骤降,罕见的雨加雪连绵不断,室内室外的温度相差无几,甚至达到了冰点。湿冷的“小寒”节气更是寒气逼人。锦城艺术宫,这座上世纪80年代落成的、可容纳1400多人的大型多功能剧场,供暖设施早已不能适应现今骤然降温的寒冷天气。剧院与主办方虽积极补救,利用取暖器等措施来提高室内温度,但依然是杯水车薪,难抵突如其来的湿冷天。然而,严寒丝毫阻挡不了中芭演员“送戏下乡”的脚步。
练功、走台、演出,空旷的舞台,冰冷的地胶,寒冷成为演员最大的“敌人”。挑战自我,乐在其中。残酷的芭蕾艺术早已把我们年轻演员的意志锤炼得更加坚强。她们没有畏惧艰苦的环境条件,没有一句怨言,在熟悉的伴奏音乐和徐刚大师的指挥下,一如既往地练功、排练,一丝不苟地为演出准备着。这是中芭的传统,是科学的训练方法,任何困难、障碍都无法改变这一传统。渐渐地,舞台上有了一丝暖意,有了些许温暖,更有着演员们沉浸在芭蕾世界里所洋溢着的艺术生气、活力和热情!
芭蕾是一门残酷的艺术,不仅表现在从小就要忍受常人所体验不到的训练,更要时常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条件。由于芭蕾艺术的特殊性,为了展示芭蕾艺术之美,演员们不可能穿着厚厚的服装去表演。虽然,这是场无偿演出,是场为特殊群体的演出,但中芭的艺术家从不会因为困难而简化程序降低水准。
寒冷挡不住中芭演员们对艺术的追求,也挡不住成都百姓欣赏高雅艺术的热情。台下就座了近千名来自基层的百姓,他们中有由成都市就业局组织的包括成都巿富士康集团等大型企业的500余名农民工兄弟、也有由成都市残疾人协会邀请的百余名残障朋友和四川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还有成都市艺术剧院等院团的青年演员和来自绵阳市芭蕾舞学校的青年学子。演出开始了,大幕拉开、音乐响起,中芭年轻的艺术家们面对着台下座无虚席、掌声不断的观众朋友,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之中,完美演绎着美轮美奂《古典女子四人舞》、充满中国神韵的《瓷器舞》、柔美哀伤的《化蝶双人舞》、轻灵活泼的《糖葫芦舞》、彰显男子精湛技艺的《古典男子四人舞》、中国芭蕾代表作《红色娘子军》中的《常青指路》、现代舞《再别康桥》以及古典芭蕾精品《海盗》双人舞、《天鹅湖》二幕选段。
台下的观众穿着羽绒服、裹着围巾目不转睛地尽情地欣赏着,台上的女演员穿着纱裙、露着胳膊,男演员穿着单薄的紧身衣认真地表演着,更令人感动的是年轻演员佘兆环袒露着上身圆满地完成《海盗》双人舞的精彩表演。可爱可敬的年轻演员们并未因寒冷而有一丝懈怠。这些年轻的演员们不乏85后、90后。在这次“三下乡”慰问演出中,她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一天前刚刚完成在北京大学举办的《新年芭蕾音乐会》的演出,顾不上休息和调整就飞抵成都,疲劳已经困扰着演员们。在成都又不得不面对一场罕见的严寒考验,而且连演两场。她们不畏寒冷,没有怨言,以更饱满的热情完美地演绎芭蕾精品,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家“德艺双馨”的敬业精神,也体现了中芭艺术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演出开始前,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兆权深情地对王才军书记说了声“感谢你们”。短短四个字不仅仅是“谢”意的表达,更浓聚了地方基层民众对国家院团艺术家们的期冀!更是一种使命赋肩、任重道远的嘱托!演出结束后,曾为中芭主要演员的王才军眼眶含着泪说:“太感人了!我们的演员太棒了!这样的低温,不到0度,演员的腿脚是僵硬的,很难舒张开,很容易受伤。但为了‘三下乡’慰问演出,他们挺过来了!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当然我更心疼他们”。
由中宣部等部委倡导的“三下乡”活动是一项重要的惠农利民活动。对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对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院团,中芭始终将“回报社会、服务于民”视为神圣的使命,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每年都会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为困难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文化服务。通过举办“三下乡”慰问演出活动,邀请农民、农民工、基层贫困人群等走进高雅艺术殿堂欣赏芭蕾舞,以此拉近艺术与基层百姓的距离。
十多年来,中芭每年积极参加文化部“三下乡”慰问演出,受到基层百姓喜爱欢迎的同时,也锻炼了演员、磨练了队伍,更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两年前的春节前,中芭携经典舞剧《红色娘子军》回到“娘子军”故乡——海南省琼海市,在嘉积中学的操场上搭建舞台,冒雨为近万名乡民举办“三下乡”慰问演出,受到故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同时,中芭领导还向当年遭受洪灾的灾民捐赠粮油等食品,还专程前往“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探望当年“娘子军”老战士、年过百岁的王运梅老人。老人家是当年“娘子军连”的排长,也是如今唯一一个健在且精神饱满的老战士。中芭年青演员围坐在老人身旁接受传统教育,分别时演员们为老人家表演了舞剧《红色娘子军》片段,场面极为感人。
2013年中芭的第一场“三下乡”慰问演出,年轻演员的再一次的艰辛付出和卓越表现赢得了成都现场观众此起彼伏的掌声和欢呼声。
一切已穿越了寒冷,唯有芭蕾之花热情绽放, 温暖人心。
这是一台不同凡响的演出,也是一台中芭始终坚守并践于“艺术回报社会”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