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8日)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全国仅有的集艺术研究、创作、教学和示范演出于一体的大型艺术团体,其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戏曲院团,从成立至今,她始终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和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70年来我院以秦腔、眉户、碗碗腔等陕西地方剧种的形式,创作演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多次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重大奖项,尤其是我院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荣列“十大精品剧目”榜首。我院下设秦腔团(一团)、青年实验团(二团)、眉碗团(三团)、小梅花秦腔团(四团)及艺术研究中心等机构,艺术实力雄厚,各门类艺术精英荟萃。全院现有在职人员554人,离退休人员335人。其中“梅花奖”获得者8人,国家文化部优秀专家2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省级“三五”人才3人。在这样的艺术团体中,开展工会工作更具有特殊性。近年来,院工会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结合我院体制改革工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院部与职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维权活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效地调动了广大职工参与体改的积极性,推动了体制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我院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强化宣传教育工作,力保职工队伍稳定文化体制改革是新中国以来的第一次,是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我院是省直文化系统最大的一个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列为我省改革试点单位,又是省上艺术表演团体中人数最多的单位,要进行各种关于改革的探索,任务重,工作量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改革触及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院工会的作用也随之凸显。为了在和谐的氛围中顺利搞好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积极配合院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了这项工作。工会干部首先深入广大职工之中,调查了解各类人员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人员的思想、心理的反映,进行分类梳理,有的放矢的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为进一步细化改革做好思想准备,奠定了基础。其次,为院网站、院刊、黑板报等宣传窗口提供体制改革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广大职工能更好地了解体改工作的有关规定、要求、步骤。其三,在院里组织的学术大讲堂、中层干部培训班等各种活动中,把体改作为一项内容进行宣传教育,在院组织专题讲座和开展专题辅导工作时,院工会也予以积极协助。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下大力重视解决少数职工思想情绪不稳定的苗头,针对已掌握职工的各类思想状态,我们分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办法解决思想稳定问题。例如:对一些年龄偏大或临近退休的同志,担心定岗定员时对其分流和提前退休;一些年轻职工担心自己不能进入理想岗位等诸多复杂微妙的心理因素,工会积极配合人事部门利用各种载体,宣传讲解国家有关体改的方针、政策,帮助职工解除思想顾虑,争取其对体改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我们在体改中重视宣传教育,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稳定了职工队伍,减少了体改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和震荡,有力地配合了全院体改工作的实施和我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用行动践行维权,用爱心赢得贴心体改工作对每名职工都十分敏感,面临工作岗位的重新确定、薪金收益的变化,各类人员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情况各异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动态,这些都会衍生出种种想象之中或想象之外的行为和举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院工会以和谐稳定大局为出发点,本着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力求最大化的为职工谋利,力求最大限度的为职工维权,力求一切可能为职工排忧解难,用行动和作为赢得广大职工对体改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作为之一,把在体改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及时向院党委反馈,使其得到有效解决和处理,为体改工作开通绿灯。工会在体改中先后向院里分别提供了“院里职工在当前体改中的思想动态及分析解决的办法”、“在定岗定员中照顾困难职工的几点建议”、“如何解决非聘人员的意见”等多条建议,受到了院党委的重视和采纳。作为之二,积极协助人事部门做好非聘人员的培训,与人事部门共同拟制培训教案,聘请专家讲课。作为之三,积极做好“活血化瘀”的工作。在聘任工作启动时,对于少数职工因家庭及身体等原因产生的困难,及时向人事部门反映,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力争对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和照顾。作为之四,坚持重视体改工作过程中的送温暖活动,对于一些生活中有困难的职工我们及时请示院部,酌情予以解决。每遇到职工有病住院,都要去医院看望,逢年过节都要去困难职工家里慰问,每遇员工直系亲属病故,都要送去工会组织的安抚和告慰,用行动做职工的贴心人。
三、重视员工身心健康,促进体改工作开展。为配合体改工作进行,工会不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为体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一个融洽和谐的氛围。近两年我们先后组织职工举办了书画摄影工艺展6次(其中个展1次),共参展作品300余幅。其间书法篆刻作品曾荣获“纪念艺坛巨匠齐白石海内外书画大赛”金奖;摄影作品《场上人家》、《杨门女将》分别荣获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摄影奖和“迎奥运”摄影奖。先后又组织职工开展了义务书写春联、迎新春联欢会、元宵节有奖猜谜、健步走城墙、踏青春游等一系列文体娱乐活动;同时组织职工参加省文化系统拔河、羽毛球等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这些健康有益的娱乐活动,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有力的配合了体改工作的开展。总之,工会在体改中如何组织开展工作,是一项从未遇到的新课题,有许多疑难问题还需要我们今后在实践中逐渐摸索经验、逐渐破解。但也还有些问题在我们基层单位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政府进一步研究解决,出台相关配套的政策和规定。就此我们提出一下几点建议:1、建议把各级党组织对工会工作的重视,列入上级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成效的主要内容和标尺之一,以促使各级领导对工会工作的重视。2、建议上级工会应根据不同性质的单位分门别类、分类指导,制定和下发相应的文件,保证各种性质的单位工会组织展开工作都有规可循,有法可依,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目前文化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长期处于偏低状态,与同地区、同级别的国家公务人员工资差距普遍在50%以上,这种差距在艺术队伍中产生了很多难以避免的负面效应,建议全总工会提请政府职能机关予以尽快落实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文化的论述和要求,是对我们身处文化单位的工会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也是对我们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动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懈探索,在推进文化体制的改革中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