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离退中心老艺术家畅谈《讲话》精神
发布时间:2013-08-21 05:26 来源: 编辑:张林林
信息来源: 2013-08-21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5月21日离退中心组织召开了“纪念《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中心主任陆耀儒、党委书记白永新出席会议,中国歌剧舞剧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李百成主持了会议。延安时期的老文艺工作者孟于、舒铁民、黄晓芬和中国歌剧舞剧院、国家话剧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的40多名老党员、老艺术家座谈了《讲话》精神,交流艺术实践经验,畅谈对文化发展和繁荣寄予的希望。老艺术家黄晓芬出身音乐世家,抗战期间毅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艰苦的延安参加革命,她说,我是文艺战线上的一名老兵,曾参加了延安管弦乐团,在战争年代抬担架、动员军粮、号召参军……利用文艺的武器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受到鼓舞、坚定信念,因此,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一名文艺老兵,用自己几十年的文艺实践践行《讲话》精神,我无愧无悔。老艺术家舒铁民深情回忆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他说,冼星海同志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学的是西洋音乐的创作,但是他来到延安后,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融入到延安生活中,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黄河大合唱》,几十年来广为传唱,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近十年来,我们歌剧界的几位老人呕心沥血撰写了《中国歌剧史》,在搜集史料、研究分析、整理出版的过程中,我们再次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必须有自己的歌剧,中国的歌剧事业要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上才能创作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力作。 90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孟于同志是抗战期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投奔延安的,她说,我当时是鲁艺的学员没有参加《讲话》座谈会,但座谈会后毛主席到鲁艺视察,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对文艺发展的方向和对学员的希望与要求,我们是《讲话》精神的实践者,我们走过的路是一条实践《讲话》精神的道路。我在延安参加了五百人的《黄河大合唱》,在冼星海同志的鼓励下考入鲁艺学习,经历了从小鲁艺到大鲁艺、从象牙塔到广阔天地的过程。我因为歌唱得好参加《白毛女》演出,在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我亲眼看到农村妇女“诉苦”,体会到“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含义,才有了演出中的情真意切,声情并茂。

    离休后的二十多年,我和我的老战友们带领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到最艰苦的地方为老百姓、山区、厂矿、监狱演出,有一次在高校演出,演出前听到大学生悄悄说:“这些老头老太太能演什么?先听听,如果没劲咱们就去唱卡拉OK。”但是大幕拉开演出开始,激昂的音乐、奋劲的歌声,把年轻的大学生“震”了,整场演出不但没人退场,而且走廊里都站满了,大学生们激动了……这样的演出引起大学生很多的思考。老艺术家余林同志说,为纪念《讲话》,我特意到书店买了一本书,重读《讲话》,再学《讲话》,思考《讲话》的现实意义,再次感受到《讲话》的巨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今天我最想说,“千万不要忘记”,《讲话》精神是作家、艺术家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真的深入到生活中,用心拥抱生活的人才能创作出感人至深的作品。老艺术家冯绍宗以《依依往事,悠悠我思》为题,回忆了自己在东北二团参加革命工作时上的第一堂课——由吴雪、李之华、邓子怡等老前辈介绍《讲话》召开的盛况,讲解《讲话》精神的实质。三位老师早已离开人世,简要回顾往事,是对《讲话》的纪念,也是对三位老师的怀念。几十年来,青艺的艺术家是辛辛苦苦深入生活、实实在在为人民服务、认认真真地搞创作,为话剧艺术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老艺术家王鹰同志说,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纪念《讲话》,为参加今天的座谈会我跑了好几次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跟许多老同志探讨《讲话》精神,我想说“我们是讲话精神忠实的践行者”,我们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基层为人民服务,《讲话》精神让我们终身受益。现在,我们将继续学习《讲话》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艺术辅导、宣传党的政策,力所能及地为人民服务。之后,王鹰同志以满腔地热情为大家朗诵了《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没有忘记》。“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没有忘记,我的摇篮由人民交织的手臂编就,我的襁褓由人民期待的眼光织成……” 中心主任陆耀儒代表领导班子在讲话中说,今天我们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讲话》精神,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