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中国京剧院团委与故宫博物院团委联合举办的“京剧文化与故宫”主题活动在故宫博物院开展,两院的部分团员青年参加了此次活动。 故宫博物院以庞大的建筑群和大量的传世文物闻名于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先祖留下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活的表现形式。同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成行于清朝中叶的京剧,与故宫有着特殊的联系,两院从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两方面成为了诠释中国的标志。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故宫博物院的青年和中国京剧院青年都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重任。为增强两院青年的历史责任意识,激发青年投身弘扬传统文化事业,两院团委在两院党政领导的支持下,举办了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 当天上午,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在报告厅作了题为《漫谈京剧文化》讲座。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李季主持并参加了上午的讲座。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巨舟前,我就像是一个儿童,一个顽童,向大家盲人摸象式的介绍中国的京剧文化。”吴院长以诙谐幽默的语言,开启了讲座的序幕。他从京剧的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美学程式、社会功能等方面生动而凝练的介绍了京剧,一句一语无不饱浸着中华文化的精粹,一招一式样样张显着中华美的章法。青年演员黄炳强、毕杨、徐畅、徐孟珂等及琴师王继辉为配合讲座作了示范表演,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台下听众的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故宫的工作人员就如何欣赏京剧、如何系统阅读京剧规范读本等问题提出疑问,吴院长作了详尽的解答。李季副院长在讲座之后,指出此次讲座有助于故宫人更为深入地理解京剧艺术的内涵,提高文化修养,同时希望故宫博物院在戏曲文物研究方面能与中国京剧院的同仁作进一步的互相交流。
下午,在故宫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之铸和宫廷部副主任赵杨、团委书记汪亓的陪同下,吴院长率中国京剧院团委书记王培等团员青年一行,参观了漱芳斋和畅音阁两处的戏台。漱芳斋是清朝皇帝、皇太后休息小憩之地,在这座庭院内有内外两个戏台。在讲解人员的引导下,大家驻足倾听,了解过去深入帝王之家的京剧舞台形态。随后,在珍宝馆畅音阁内,大家目睹了久负盛名的畅音阁大戏台,这座三层木制建筑巧夺天工的声学、舞台特级机关设计也是匠心独到,不少同志仰目惊叹,发出感慨:“谁说京剧只是一桌二椅?这么恢宏绮丽的建筑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周边的长廊内,陈列了清代末期戏曲史料展览,有当时升平署的剧本、戏目、盔箱、戏服、道具等珍贵文物。故宫工作人员还向吴院长请教有戏曲知识,吴院长一一解答。中国京剧院团委委员、青年演员谭晓令在陈列的史料中看到了先祖谭鑫培先生当年在宫廷演出时的记录,不由得兴奋不已。随行参观的剧院舞美服装设计师彭丁煌,一边认真观赏清宫戏曲服装,一边与吴院长议论清时戏曲服装与今天戏装的异同流变。通过交流活动,大家发现,京剧文化与故宫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结出的不同形态的硕果,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将来有很大的学术交流合作的空间。 在两院领导的关怀下,此次活动使青年之间通过互动交流增进了友谊,增长了知识,为今后两院青年工作的开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为进一步使故宫的青年团员有机会走进剧场,感受京剧艺术,中国京剧院团委安排了部分故宫青年同志到中国京剧院实验剧场观摩6月8、9、10日三场青年专场演出。 (中国京剧院团委 故宫博物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