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工作简报】秦皇岛市整体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
发布时间:2012-07-04 10:49 来源: 编辑:信息中心
信息来源: 2012-07-04

秦皇岛市积极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设施网络建设、文化产品提供、制度设计研究等方面取得成效。

 一、完善城乡公共文化网络建设

为推进秦皇岛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市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县区两馆一院(图书馆、文化馆、数字电影院)、一乡镇(街道)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一室一屋(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一是谋划以市综合博物馆为主体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谋划了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主体工程拟定为博物馆+非遗展示馆、群艺馆+小海燕评剧团+市歌舞团、美术馆+艺术家活动中心、大剧院。市博物馆建设的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二是推进县区两馆建设。海港区、北戴河区启动了两馆建设,卢龙县启动了含文化馆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山海关、抚宁、昌黎也启动了含两馆的文化体育中心建设。三是推进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目前,全市83%的乡镇和100%的街道已建有综合文化站,已达到国家规定的80%创建任务。未达到建设标准的20个文化站和800余个文化活动室正在推进。四是推进了村一室一屋建设。79%的行政村、83%的社区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覆盖率达90%,市、县区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建设达100%、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现已达到94%,均达到国家规定的80%创建指标。

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度

为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力度,为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安排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一是继续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组建10支文艺团体、百场戏剧下基层、千场电影进社区、万场电影送农村),发挥市群艺馆文艺资源优势,以市戏曲票友协会为骨干,组建19支不同艺术门类的业余文艺队伍,深入城市社区开展文化演出服务。二是继续组织“政府买单 百姓看戏”工程公益演出。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组织小海燕评剧团深入农村开展公益演出,现已深入农村演出108场,方便、快捷地丰富农村群众的戏剧文化需求。三是安排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今年暑期将组织“彩色周末”、“街头音乐文化人特色演出”等活动近500场。四是精心安排全市暑期文化活动。暑期期间将组织5大类、122项、4000余场活动文化活动,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提高广大群众和游客对文化活动的参与度和知晓率,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三、推进示范区课题研究工作

按照省文化厅在秦皇岛市召开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精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一是调整充实了课题研究工作组人员。成立了课题研究指导组,特聘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燕山大学兼职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帆同志为课题研究专家组组长,并由其负责调整了课题组专家成员。调整后的课题组专家成员由燕山大学、清华大学、市统计局、市委党校、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专家、教授及有关人员组成,加强了课题研究力量。二是明确工作机制。市文广新局作为课题负责单位与课题研究专家组明确了具体分工和各自的责任,建立了指导组与课题研究专家组定会商工作机制。三是确定工作目标。在完成“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政策研究”两个子课题的同时,为政府出台相关制度性文件拟定文本。四是课题研究取得初步进展。经课题组深入分析研究生,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大纲已拟定,有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