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按照《楚雄彝族自治州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4月份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
4月份,楚雄州分两期组织开展了为期8天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训,10县市文体局长、分管副局长、各县市创建办工作人员、各县市图书馆、文化馆负责人,全州103个乡镇文化站站长、工作人员等共计38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上,邀请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蒯大申教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毛少莹教授、省文化厅李友仁处长专题为学员授课。部分文化站、图书馆、文化馆分别进行了经验交流。州文体局领导作了工作部署安排。
二、按照《楚雄州文化区域联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到保山市参观考察示范区创建工作
为认真实施好楚雄州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按照创建示范区过程管理规定,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应与第一批创建城市开展区域联动,同时为借鉴学习保山市创建经验,楚雄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邓斯云带领文体、宣传、财政部门领导和10县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共20人,于4月21—24日,赴保山市进行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先后参观了保山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昌宁县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柯街镇文化站、田园镇龙泉社区文化室、隆阳区芒宽乡文化站、腾冲县大村文化惠民示范区、滇西抗战博物馆和全市创建工作成就展,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保山市创建示范区经验交流介绍。同时,为学习保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和宣传信息工作,于5月7日至9日,组织州、县创建办公室有关人员共38人到保山市学习示范区创建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宣传信息工作。通过到保山市的两期考察学习,大家一致认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是系统工程,创建周期短,任务重,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工作相互支持配合,才能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借鉴保山市创建第一批取得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州开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的实际,我们认为,我州目前在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困难问题:
(一)学习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求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建共享。但是,有部分县市领导重视不够,有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对创建工作重点、目标、任务不清楚;部分文化系统领导干部未认真钻研熟悉示范区创建内容指标,对创建工作未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表现在上热下冷,上面急下面不急,领导急职工不急,或者等待观望,有畏难情绪等。
(二)信息宣传工作滞后。各县市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都做了许多工作,但新闻宣传和信息上报不及时,报刊媒体宣传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报道不多,各县市上报的信息质量不高;社会宣传方式单一,导致全社会知晓率、参与率不高,严重影响了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有序推进。
(三)工作措施不到位,执行力差。全州所有县市都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创建组织机构,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实施方案。但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任务不具体,有的只是形成书面报告,工作不落实。
(四)社会参与率底,资源整合不够。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享共管的格局。但是我州目前基本还是由文化部门唱主角,少数部门参与的局面。在机关文化示范单位、企业文化示范单位、老年文化示范单位、校园文化示范单位创建上存在差距。在整合教育、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民族基动金、各类协会等方面的社会资源存在不足。
(五)硬件软件建设任务艰巨。在示范区创建中,我州还需要新建4个图书馆,提升改造1个图书馆和2个文化馆,对20个不达标乡镇文化站进行新建(3个)或提升工作,新建122个村级文化室,以及涉及成员单位投入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任务。“三馆一站一室”的数字化建设刚刚起步,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立任重道远。根据创建规划,我州示范区建设需要总计投入17亿多元。
下一步做好创建示范区的重点工作:
(一)对照指标,制定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目标,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措施,要按照创建标准和分解下去的创建内容,结合实际,将创建责任再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制订细化措施,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有序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加大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全面统筹,明确责任,树立大文化理念。在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中,统筹协调好文化、教育、科技、扶贫、党建、民族文化等社会各口的资源,建设集宣传教育、科技培训、文化娱乐、村组议政、群众集会为一体的基层综合文化阵地。同时以目标位龙头,细化各成员单位的任务指标,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明确政策,建立机制。一是明确各级责任,实行分级负责制;二是明确投入政策,确立各级投入的责任主体,对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州级层面按比例给予一定补助,县、乡、村按建设主体承担相应的职责。
(四)打造特色亮点,树立品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州公共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落后于省内先进地区和国内发达地区,总体来讲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典型山区农业州。在创建工作中,一定要立足彝族自治州现状,紧紧抓住我州民族文化众多、绚丽多姿的特点,提升打造民族文化。除大力培育打造创建规划中明确的5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外,一是总结提升我州彝族文化特点,推广提炼亮点,进一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资源,探索如何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公共文化资源。二是建立完善各种体制机制,探索专业文艺团队的发展壮大及各类协会组织的培育建立。
(五)尽责有为,全民参与。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尽职尽责,勇于担当,在示范区创建工作中起先锋模仿带头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州级、各县市要认真落实宣传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好手中掌握的媒体和新兴媒体资源,发动各级各部门参与创建宣传工作,扩大宣传的范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创办工作简报,明确专职信息员,及时上报创建动态和经验。
(六)明确责任,确保实效。在层层签订责任书的基础上,州级、各县市要建立绩效追踪督查机制,加强对重点建设内容、创建关键环节的调研和督促检查。针对各县市、各责任单位创建任务、措施落实及存在问题整改等方面的情况,采取每季度开展1次督查的形式,并以书面形式通报督查结果,对工作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未按时完成目标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同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强力推进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三、实施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规范化建设
楚雄州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以打造36个州级示范性文化站典型为抓手,以文化站“实现七化”为目标,引领带动全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开展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室规范化建设。要求乡镇文化站设置必须要达到“十个有”(即有一个“农文网培学校”培训教室、一个电子阅览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展览室、一个多功能活动室、一组宣传栏、一幢办公楼、一块活动场地、一套管理制度和一套完整的档案材料)。以示范性文化站为龙头,推动村级文化室的建设。要求村级文化室建设要达到“九个有”(即有不少于100㎡的一个村级文化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宣传栏、一块活动场地(篮球场)、一个不少于3台电脑的“农文网培”分校、两支业余文艺队伍、一名文化辅导员、一套管理制度和一套备查的档案材料)。
楚雄州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