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嘉兴市县两级连续推出多项服务举措,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继续大力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农村文化礼堂推出“菜单式”服务 围绕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和农村文化地标”的目标,嘉兴市突出设施、内容、队伍3个重点,全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32家。为充实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内容,按照省厅相关文件要求,《2014年度嘉兴市文化文联系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服务菜单》(嘉文[2014]71号)已正式发布,多达238项的服务内容将为广大农村百姓带来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
此次发布的238项《服务菜单》内容中,由市文化馆、市美术馆、市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及市书法家协会、市摄影家协会、市音乐家协会等社团组织提供的多达70余项。在五县(市)两区,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及非遗中心成为提供服务的“主力军”。在菜单内容上,各地除一般性的文艺辅导、专题讲座、知识培训、曲艺表演、电影放映等“文化主食”外,更结合自身实际搭配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点心”。在《服务菜单》发布后,嘉兴市各地农村文化礼堂可根据当地实际选择服务内容。各县(市、区)文化部门将加强配送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并建立了评价反馈机制以确保农村文化礼堂与《服务菜单》供需对接、配送有序。
市文化馆、图书馆启动制定重点项目具体方案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点项目的通知》(嘉文创〔2014〕1号)要求和示范区创建整体进度安排,市文化馆、图书馆认真对照示范区创建标准,依据现有条件和设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进行经费测算。
5月22日,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分别到两馆商讨制定重点项目具体方案。两馆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项目的具体操作程序和经费预算,并提出了问题和困难。陈云飞副局长在听取汇报后,提出了对方案进行逐项梳理和修订的要求。通过此次商讨,明确具体方案制定,加快推进项目资金落实,确保创建工作按每个时间节点顺利展开。
各县(市、区)相继启动示范区创建工作 随着嘉兴市本级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启动与逐步推进,五县两区的创建工作也相继启动,多举措助推嘉兴全局示范区创建工作。
南湖区: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南湖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到2015年,初步形成“设施网络化、供给多元化、机制长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普惠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格局。在创建过程中,着重做好“四个要”:“要厘清思路,把握节点;要夯实基础,优化配置;要充实力量,提升素质,加强创建工作的人才支撑;要广泛发动,加强宣传,壮大创建工作的群众基础”。
秀洲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秀洲区制定出台了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到2015年,实现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二是提供多样有效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坚持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看1场以上电影(100%实现数字化放映)、每年看5场以上戏剧或文艺演出,每年组织8次以上规模较大的群众文体活动。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体制机制,加强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工作力量,到2015年实现区文化馆向镇、街道下派文化员全覆盖和村(社区)配备1名以上专职文化管理员全覆盖。四是提高群众知晓率、参与率与满意度,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实现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
平湖市:召开“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平湖市创建工作方案意见征求会。市委办、市府办、市编委办、宣传部、文广新局、新居民事务局、人力社保局、财政局等成员单位参加会议。会上介绍了平湖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内设机构、责任分解指标要求、重点项目实施规划、实施意见、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方案。创建工作是2014年平湖市文化工作的中心和重点,要求各部门要统一认识、明确方案,把方案做细做实,要在全市层面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最后对成员单位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创建工作方案要进一步修改,所有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二是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来。三是要把示范区的创建和文明城市等创建项目整合起来,做到资源优化,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体现平湖特色,平湖亮点。
海盐县:县文化局组织县文化馆、张元济图书馆、各镇(街道)文化站有关工作人员以及部分村(社区)文化专职管理员,在张元济图书馆集中对海盐县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进行了首轮测试。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系统是海盐县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机制,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效性,而开发的一整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考核解决方案,其独创“两员”队伍的绩效考核模块,在浙江省尚属首例。该系统于今年2月着手开发,目前已经完成基本功能模块的编码。此次集中测试旨在通过各级一线文化工作员的录入和使用,发现一些问题促进系统的改进和完善。测试过程中,系统开发人员也对系统进行实时修改。经过已测试的情况来看,整个系统运行基本正常,并同时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一手测试数据,接下来将通过对测试过程与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完善该系统。
海宁市:召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以“三个一”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分管文化工作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任副组长,20多个部门和12个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体局,加强领导和协调,落实各项创建任务。二是制定一则实施规划。制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海宁市实施规划(2014-2015年)》,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落实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等措施,到2015年,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率先建成网络健全、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体现海宁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是出台一份实施意见。出台《海宁市2014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以“促标准服务·助均衡发展”为活动主题,着力健全文化礼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扩大“种文化”、“文化有约”、“文化走亲”、“送文化”、“文化低保”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影响力;推动公共文化机制科学化发展;提高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嘉兴市文化馆举办全市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培训班 为加强和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切实提高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化下派员的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提供人才保障,5月27日至29日,由嘉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市文化馆执行承办的全市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培训班在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嘉兴市五县两区的近70位文化馆(站)干部和文化下派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期培训是2014年度系列培训的第一期,通过专题讲座、艺术欣赏、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将公共文化服务理念与工作实际相结合,使学员将学习体会与专业特长相结合,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工作能力。今年还将分多期对县(市、区)文化馆(站)业务干部、文化下派员进行一系列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