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切实改善文化民生的有力举措,对我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自我市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动员大会以来,市创建办把向先进地区学习作为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夯实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全面提高创建水平的重要步骤,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在学习中开拓眼界,在考察中提高认识。3月24日—25日,市创建办组织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部分乡镇、街道办分管领导等有关人员,赴安徽省马鞍山市图书馆考察学习。该市图书馆的创建经验让人深有感触、深受启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创建办发此学习考察报告,以激励我市各级创建办,特别是全市图书馆系统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在对比中寻找差距、分析原因,以创新的思路和举措,加快我市创建工作新步伐。
赴马鞍山市图书馆学习考察报告
——考察小组
为学习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的成功经验,学习首批示范区城市中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创建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等方面的创新思路、务实举措、好的做法,使我市公共图书馆在创建工作中获得有益借鉴,取得更大成效,促进我市图书馆事业得到更好发展,3月24日—25日,市创建办组织市、县(区)两级公共图书馆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及部分乡镇、街道办分管领导等有关人员,一行15人,赴安徽省马鞍山市图书馆考察学习,参观考察了马鞍山市花山区图书馆、24小时街区图书馆、明珠社区分馆,重点参观考察了马鞍山市图书馆的馆内布局、部门设置、外借服务、报刊服务、少儿服务、特色服务、读者活动、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工作情况,并通过座谈交流听取了马鞍山市图书馆的工作经验介绍。此次赴马鞍山市图书馆的取经求宝之行,时间安排虽然短促,但让我们觉得开了眼界,长了见识,马鞍山市图书馆的成功创建经验以及在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对我们开展示范区创建、做好图书馆工作极具借鉴和指导意义。现将这次考察情况和收获体会简要报告如下:
一、马鞍山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和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及成效。
一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马鞍山市图书馆是安徽省最大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该馆位处市区中心地段,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极具实用价值,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量140万册,年接待读者80万人次。图书馆内设办公室、社会工作部、采编部、技术部、典藏部、物业管理部、产业部七部一室;同时设有展厅、报告厅、咖啡厅、贵宾接待厅、专家研修室、教室等配套设施。大流通部内设近20个读者服务窗口。此外,马鞍山市有7个县(区)级图书馆,10个社区分馆,2个企业分馆,建成了9个配有RFID借还系统的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所有分馆与中心图书馆实现互联互通、通借通还,这些配套完善,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为马鞍山市开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以及开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努力扩大社会影响,积极争取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马鞍山市图书馆在认真做好传统借阅、免费开放服务工作的基础上,依托馆藏设施,进一步拓展读者服务功能,开展了系列公益性活动,其中包括每年举办讲座约20场、展览近20次,开展各种大型培训活动15场,免费播放公益电影约80场,为视障读者送书上门20余次,这些公益活动,服务受众达到近10万人次;此外,还在市武警支队、边防支队设立了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马鞍山市图书馆凭着出色的工作成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及示范区创建工作也因此得到了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2年,为达到全市人均占有藏书0.6册的创建指标,市政府给图书馆新增300万专项经费用于图书采购,新增190万用于自助图书馆项目建设;2013年,市财政下拨的文献资源购置经费为150万。此外,马鞍山图书馆在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共建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借助当地法学界、司法系统等知名人士的捐赠组建了“律师书库”、“大众法律阅览室”等。
三是打造全新文化服务品牌。为更好地实现文化惠民,马鞍山市图书馆针对普通市民和在校师生开展“周末大讲坛”活动,邀请名师名家、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在图书馆报告厅每周开讲。间或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开展专题活动,比如,与市教委、市司法局等部门合作,为高考学生、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等。
四是强化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图书馆干事创业优秀团队。马鞍山市图书馆有一个作风过硬、敬业精业、勤政务实、齐心协力、运转高效的良好领导班子及工作团队,这也是马鞍山市图书馆搞好工作的坚强保证。马鞍山市图书馆将队伍建设提到重要地位,注重从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协作精神和进取精神等方面培养班子及干部职工的团队精神,全馆上下形成了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的极具凝聚力和执行力的集体。我们从马鞍山市图书馆每个部室布置整齐、安静洁净的工作环境,人人严肃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持紧张有序工作状态以及对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丰富多彩等等方面,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马鞍山市图书馆通过抓队伍建设促进工作开展所取得的积极成效。
五是通过外聘社会化用工、购买服务、招募文化志愿者等方式缓解人力不足压力。马鞍山市图书馆定编40人,现有在编人员33人,由市财政和单位小部分筹资解决招聘社会化用工22人,已招募文化志愿者120余人,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图书配送、上架、排架及卫生保洁等专业技术性不强的简单重复性工作外包给劳务公司或人员。这些措施,极大地缓解了本单位人力不足的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
二、收获和体会
我市创建工作已经启动,图书馆新馆即将投入使用,此次赴马鞍山市对图书馆工作的考察学习,加深了我们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让我们领略到了图书馆事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更深切地感受到兄弟地市图书馆有许多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给我们感触最深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图书馆事业发展及当前的创建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为保障。要将图书馆设施建设和运营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财政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二)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班子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是推动各项工作的关键。
(三)必须通过自身努力作出突出成效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赢得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四)注重项目推动和品牌塑造。确定目标、任务和进度,明确责任部门和分馆领导、责任人,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督查,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同时,注重发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设计特色文化活动,打造系列文化活动品牌。(马鞍山市自1989年起每年一届的“李白诗歌节”连续举办了23届,成就了“中国诗城”的美誉,与“马鞍山市自助图书馆及数字化服务体系”构成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和亮点)
(五)借助地方优势资源和聘请专家,为各责任部门的创建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和理论指导。
(六)重视经验总结,使创建工作实现成果转换,形成政策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