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2014年8月5日
【要闻信息】
●浦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课题调研.................(1)
浦东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课题调研
今年,区委、区政府承担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一号课题,围绕“浦东新区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发挥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研究”开展课题调研。4月,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浦东新区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发挥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引领作用研究”课题调研工作建议方案》的分工安排,确定由新区文广局牵头开展公共文化领域城乡发展一体化专项调研,并负责公共文化领域分报告的组织撰写。
区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区文广局与相关专家、基层一线群众文化工作者随即共同组建调研课题组,在4至5月间先后召开新区各镇文化工作分管领导、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村级文化代表座谈会,听取各个层面对于加强浦东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通过广泛调阅资料等形式,对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撰写完成了《浦东新区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区域倾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一体化调研报告》,从制度设计、空间布局、资源配送、管理机制和人才队伍五个方面出发,提出了农村区域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议方法和路径。
6月,课题组邀请专家和学者对调研报告进行讨论并作修改;7月,课题组与新区人大、政协对接,广泛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随后,经过几次修改完善后的课题报告已作为调研成果报呈区委、区政府。
目前,区文广局正着力推动调研理论成果向制度文件转化,通过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文件,推动相关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制定。
【工作简讯】
○浦东推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新举措,7月5日起浦东电视台开播首档面向听障残疾人士的手语类新闻节目——《一周民生新闻集锦》。该档节目中设有手语主持,并加配同声字幕滚动,节目涵盖民生资讯、坊间新闻、新闻直击、浦东重大事件等一系列丰富资讯,为听障残疾人打开了一扇了解浦东脉动、掌握实时信息的媒体窗口。
○近日,由新区政府投资的重要文化设施项目“谢稚柳陈佩秋艺术馆”结构主体完工,开始安装玻璃幕墙。谢稚柳与陈佩秋是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史上著名的艺术家伉俪,该项目也是浦东加大政府投入、建设公共文化设施的又一举措,将为浦东临港区域增添一处文化艺术新地标。
○“七一”前后,多家社会文化团体积极参与新区百场文艺巡演,送戏下基层活动。浦东川沙沪剧团、上海文慧沪剧团、浦东彩芳沪剧团等民营剧团特别创排了五场红色经典剧目,共吸引观众近4000人次。
○暑期,浦东各街镇都推出了丰富的露天广场电影菜单,根据居民需求配送公益性电影。全区36个街镇共有50个规范化公益电影广场,均由新区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站提供片源,由上海浦东农村数字院线承担放映设备维护、修理等“后勤服务”,为公益电影进社区、进农村、进工地、进校园、进开发区提供保障。
○浦东高桥镇举办第五期绒绣传习班。面向市民开展公益性文化专项培训,免费招收学员参与高桥绒绣传习课程。传习班根据学员的绒绣基础程度安排分层教学,多位专业老师和代表性传承人将与学员面对面传授制样、放样、配线等技艺。
○近日,作为民非文化机构的“徐建融书画艺术自贸区创作研究基地”正式揭牌。除了展示中国美术史学者、山水花鸟画家徐建融的书画作品,该基地将经常性开展社区性笔墨文会、艺术论坛、创作研讨等活动,为高端艺术与市场的结合,以及自贸区文化发展带来新机遇。
○新区各街镇探索工作新机制,积极参与公共文化配送服务。近日,高东镇启动2014年《相约社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周周演活动,以“一次宣传咨询及学雷锋便民服务、一场展板展示、一场辅导讲座、一台文艺演出和一场露天电影”的“五个一”形式,整合各方资源,针对百姓需求配置文化产品。
○日前,中国民间舞龙之乡浦东三林镇积极开展境外文化交流,组织三林舞龙队赴台湾桃园县大溪镇参与民俗文化演出,并向当地文化社团赠送了精美的龙狮器具。三林与大溪作为友好结对镇,近年来保持着紧密的民间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