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第9期
白云区加大力度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自全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白云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设施的总量不断增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得到完善,呈现出了蓬勃发展、重点突出的良好态势。2014年,白云矿区投入1000余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制度化。白云矿区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列为区委、区政府的重要议程,2014年4月成立了创建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白云鄂博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2013年—2015年)》、《白云鄂博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白云鄂博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分工方案》、《白云鄂博矿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传方案》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政策性文件,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政策依据。
文化阵地建设有突破。按照国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要求,到2015年底,白云区将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络。“两馆一场”建设。现文化艺术中心于2010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5430㎡,内设图书馆、文化馆及档案馆。其中图书馆面积1500㎡,内设阅览室、借阅室、图书室等场馆,2014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文化馆面积1000㎡,内设多功能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书画室等活动场馆。多功能剧场面积600㎡,用于电影放映及小型文艺类演出活动。2014年,将全民健身中心2-3层改建成1500㎡的文化馆,将达到国家三级文化馆标准。文化站(室)建设。白云区2014年投资300万元在星光社区和宝山社区新建2个街道文化站,建设面积均为500㎡,目前正在进行主体建设,预计年底完工。投资90万元在祥云社区和百灵社区改(扩)建社区文化室2个,改(扩)建后面积均为500㎡,目前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配置设备工作。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区级电子阅览室位于文化艺术中心二楼,面积100㎡,可供20人同时阅览电子图书资料。正在建设的社区文化室,也将按照创建示范区标准配备电子阅览设备。
群众文化活动更丰富。白云区在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体活动。截止目前,共开展文艺演出20余场,文体比赛等活动10余场。在鹿城文化艺术节期间举办了中国·白云鄂博国际奇石文化旅游节,活动包括文化、旅游、体育、经贸等六大类30余项,吸引了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国内外奇石专家40余位,石商150多家,参与人数达20000余人。同时,白云矿区坚持图书馆、文化馆、少年之家及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展览馆、稀土展览馆、全民健身中心等场馆的全天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区文化馆结合“八进社区”活动,积极开展公益性文艺培训,并深入社区活动室开展辅导活动,截止目前开展文化辅导活动8次,参加人数达500余人。区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报刊、杂志50余种,人均占有藏书达0.7以上。
文艺精品支撑更给力。白云矿区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涌现出了一批精品文艺作品。歌词专辑《心在云上飞》、诗集《我的长生天、我的厚土地》以及歌曲《白云鄂博请你告诉我》、《天边飞来的母亲河》等影响广泛。由区委宣传部、文联主编的报告文学集《神山圣土》已出版发行。文化大院创作的歌剧《问路》及快板、三句半等文艺作品深受群众喜爱。百灵鸟艺术团、炫舞飞扬舞蹈队、中老年铁花艺术团、红月亮威风锣鼓队、二人台艺术队、老年合唱团等文艺团队,开展了大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目前,全区共有三星级文艺演出队伍4支,文化大院1个,演职人员100余人,参加文艺演出20余场。在参加包头市老年体协的比赛中荣获金奖,在包头市广场舞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内蒙古第三届二人台艺术节期间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
土右旗精心组织、认真实施、超额完成
全年送电影、送戏下乡任务
2014年,土右旗将送电影、送戏下乡作为全年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实施,两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广受群众欢迎。
送电影下乡3685场。土右旗依托18支农村流动电影放映队,圆满完成了全旗288个行政村放映电影3685场的任务,观影人数达265700人次,目前送电影下乡工作还在继续开展。农村流动电影放映队在电影放映工作中克服了道路偏远、天气恶劣等困难,解决了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
送戏下乡633场。充分依托土右旗二人台艺术团和文化大院等演出团体,今年共完成“送戏下乡”演出633场,超额完成133场,其中二人台艺术团演出133场,各文化大院专场演出500场。在各个乡镇的积极配合下,丰富了送戏下乡节目内容,特别是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节目形式新颖,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满足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