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28期
发布时间:2015-01-20 16:55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1-20

我市召开示范区创建工作联络员会议

15日上午,我市在市图书馆二楼多功能厅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联络员会议,传达学习了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和文化馆年会会议精神,对第四季度考评工作、市公共文化奖补资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及制度设计试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政府副秘书长朱晶莹对近期创建工作提出了六点要求:

(一)全面自查自纠,进一步落实创建任务。要严格按照国家创建标准和我市创建规划,逐项对照,找准差距,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有明确的责任人、完成时限和推进措施,列出倒计时时间表,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人抓,确保我市创建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二)切实加大投入,持续提升硬件建设水平。前段时间,我们开始了乡镇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达标验收工作,从检查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部分县区上报的达标的文化中心有很多建设水平较低,不能达到最低标准,更不用说是示范了。各县区要严格标准,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真正实现创建前后大变样,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看到示范区创建带来的实惠。下一步,市将加大验收力度,验收结果与季度考评挂钩。另外,县级重点设施建设仍然不能放松,宜阳县、瀍河区虽已开工,但由于起步晚,要加快进度,孟津县、偃师市动作较慢,要向主要领导汇报,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推进。

(三)全面展开试点,加快推进制度设计研究工作。制度设计研究是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工作和验收前置条件,市委党校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已初步理出了思路,形成了调研报告,下一步要尽快结合试点形成研究成果。另外,我市还承担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两项省级试点任务,市文广新局的试点方案已确定,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方案高标准抓好落实。

(四)搞好免费开放服务,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好已建文化阵地作用,不断增加服务内容,持续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应开尽开,百姓真正受惠。各级图书馆、文化馆要不断完善弱势群体和特殊人员服务内容,打造服务品牌,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要保证开放时间,广泛开展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大一县(区)一特色、一乡镇(街道)一亮点的打造力度,组织和引导更多群众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市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将继续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对发现的问题点名通报批评,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五)及时总结经验,尽快形成示范和亮点。大家要把工作重心向长效机制和特色工作上转,及时总结创建经验,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市计划在三月上旬举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交流各县区、各单位创建工作经验和做法,会后还要将交流材料汇编成册,作为我们示范区创建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各县区、各单位回去后要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总结本地、本单位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的新举措和新经验,做好大会交流准备。市示范区创建办公室将继续把长效机制建设和特色亮点打造作为创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对在制度建设和特色亮点工作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能在全市形成示范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单位给予奖励。

(六)加强创建宣传,营造深厚氛围。继续办好《创建工作简报》,通报创建工作动态,交流创建经验。各县(市、区)、市直相关单位在信息报送方面,要突出典型经验材料的报送,以供大家学习借鉴;在新闻宣传方面,要加大上级媒体宣传力度,扩大影响面;在社会宣传方面,要多种形式全面铺开,切实达到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的目的。

       

(市示范区创建办公室) 

 

 

孟津县千余名文化志愿者在行动

 

 孟津县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积极招募文化志愿者1100多名,组建文化志愿者团队百余支,通过实施“金种子”计划,对文艺骨干和文化志愿者进行培训,并大力开展“红马甲”行动,打造文化志愿者品牌。千余名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城乡各处,为广大群众提供专业性、公益性、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动了孟津县群众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一、出台政策, 组建种类齐全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孟津县把文化志愿活动作为重要工作,纳入2014年文化工作总体部署,纳入全年文化工作考评指标。县里专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设立文化志愿者工作管理办公室,各镇设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站。出台了《志愿者招聘简章》、《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和办法》、《志愿者活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为文化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证。

通过多种方式对志愿者招募工作进行宣传发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年时间,全县已招募文化志愿者1000余人,涉及到书法、美术、音乐、舞蹈、戏曲、剪纸、摄影、柔力球、太极拳等10多个领域。县里按照类别和地域将志愿者编成近百支服务队,便于机动灵活地开展活动。县文化馆建立了志愿者电子档案,对志愿者个人概况、年度注册、服务情况做了详细记录。各镇也对文化志愿者信息库做了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志愿者服务活动登记制度、志愿者服务时间统计和绩效评价制度及文化志愿服务保障制度,调动了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组织培训,实施“金种子”文化志愿者培训计划

    为尽快提高文化志愿者素质和志愿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孟津县制订了“金种子”基层文化骨干培训计划,由县文化馆负责培训文化骨干10000名。目前已完成县级培训27期,培训学员2100余人次,完成镇级培训86期,培训学员9300余人次。培训内容涉及书法、美术、舞蹈、健身操、音乐、摄影、戏曲、管理等门类。同时安排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脱产学习,还邀请外地专家、教授、文化团体到孟津开展讲座、授课、艺术交流,重点培训镇、村两级文化(文艺)骨干,使他们象“金种子”一样遍撒全县城乡。国家数字文化网以“创新服务方式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为题对“金种子”培训计划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统一标识,打造文化志愿者服务品牌

孟津县在1000多名文化志愿者中选拔出艺术素养高、服务意识强的志愿者,组建志愿者骨干队伍,并为骨干队伍统一制作了队旗和队服--红马甲。这些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村庄、集市,活跃在公园、舞台,像一道靓丽的风景,活跃着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如今,“红马甲行动已成为孟津县文化志愿者服务的一个响亮品牌,统领着全县的文化志愿者活动。一年来,“红马甲”们先后参加了“欢乐孟津”广场文化活动、“牡丹歌曲大家唱”比赛、“京都杯?舞动花城—2014百姓大舞台全民健身广场舞电视大赛”、“河洛欢歌”孟津专场演出等50多场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和12场书画、剪纸、摄影作品展览。县文化馆还组织文化志愿者下基层为特殊群体进行演出50余场,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孟津县通过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打造志愿者服务品牌,解决了基层文化活动缺人才、缺队伍的难题,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热情,掀起了孟津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

 

(孟津县创建办) 

 

新安县出台文艺创作奖励办法

 

20141230日下午,新安县委书记王玉峰主持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听取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曲万涛同志关于制定《“新安文艺创作奖”奖励办法》的情况汇报。会议原则上通过该办法。

会议指出,近年来,我县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卓有成效,但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优秀文化作品匮乏,比如反映新安本土发展的原创文艺作品不多,从事本土文化事业发展的人才也十分有限,影响了文明新安建设步伐。下一步,我们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放在更高的位置,大力推动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以此来调整我县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会议就该奖励办法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奖项设置要科学合理,要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确保奖项划分有依据、无争议。二是奖励办法要起到激励作用,奖励办法要丰富多样,不仅要设置物质奖励,还要有相应的荣誉奖励,对含金量高的作品可设置更高的奖励标准,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新安文艺事业中,特别是要鼓励、支持更多人参与到逐渐没落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工作中。三是要严格把好作品关,对作品质量要求要高,不能只追求数量,要以出精品为原则,宁缺毋滥。四是把握好奖励标准,奖金安排要与财政部门做好对接,统筹安排好相关工作,不能出现纰漏。

 

(新安县创建办)

 

简讯:

20141225日,孟津县举办“孟津县迎新年国画作品展”暨作品集《翰墨逸韵》首发式,共展出本县书画爱好者国画作品80余幅。   

(孟津县创建办) 

20141228日上午,西工图书馆举办了第二期“悦享童年”亲子故事会活动。志愿者河南科技大学教师亲子共读实践者郜雁博士结合各种道具带给几十名小朋友和家长一次奇妙的绘本之旅。小朋友们还在主讲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根据绘本上的图画,运用超轻粘土,亲自动手制作了绘本故事中的小毛毛虫,锻炼了小朋友的动手能力。

(西工区创建办) 

14日,栾川县组织各乡镇主抓文化的副乡(镇)长、文化站工作人员召开“2015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图书管理员培训会”。学习了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图书文献的分类、加工整理、文献编目等内容。

( 栾川县创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