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源生市长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12月25日,三明市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邓本元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长杜源生就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强调,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要加大投入,将创建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并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为示范区创建提供资金保障。对照创建规划和标准,查漏补缺,将重点项目和重要指标逐条梳理,逐项分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做好图书馆、文化馆(艺术馆)、博物馆、美术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工作,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 (市创建办)
我市参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
12月19日,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杨志今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主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室副主任孙雷、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长张彦博、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张旭出席会议。各省(区、市)文化厅(局)负责同志和社会(公共)文化处处长,省级文化馆馆长、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文化馆馆长,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文化局局长,国家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部分专家,约20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和回顾了近年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通报了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和文化馆站评估等相关工作。市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丽珍、局社文艺术科科长、市图书馆、艺术馆馆长参加了会议。 (市创建办)
清流县助推民间文艺团体繁荣发展
清流县龙津镇供坊村三角戏团、基头村越剧团、暖水村湘剧团等剧团在30多年前曾活跃在闽赣农村地区,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这些传统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农村越来越没有市场,剧团相继解散、倒闭。
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清流县实行民办公助,形成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模式,通过多方民间集资和社会支助,三个剧团又陆续恢复了往日的风采。如:供坊村三角戏团以本地方言的表演形式深受本地老百姓的欢迎,今年10月还参加了三明市非遗馆的表演,目前已接演出订单十几场;基头村越剧团通过聘请外地越剧老师进村指导和外派学习的方法重新组建,今年10月在村里老剧院举行了首场演出,目前接到龙岩、赣州地区的演出订单;暖水村湘剧团通过多方筹措,集资了几十万元在村里重新建起了雕刻精美,建筑小巧的古戏台,于12月18日举行古戏台落成仪式和首场演出,吸引周边广大老百姓前来观看。
(清流县文广局)
沙县夏茂镇着力打造“文化名镇”
挖掘民风民俗。整理《夏茂镇志》,陆续出版《夏茂历史文化丛书编》系列之《夏茂民间文学》、《夏茂小吃文化》、《红色夏茂》和《夏茂民俗》等书籍。开展“我们的节日”文化主题系列活动,举办游鱼、游村牛等民俗表演,开展夏茂特有的“尊师重教日”活动。树立模范典型。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发挥榜样引导作用,罗维金和张发姬荣获县级道德模范,今年12月岩观村医邓章荣同时入围“中国好人榜”和“福建好人榜”候选人。培育文化队伍。 张名容入选沙县小吃制作工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组织各村文化协管员开展宗祠文化普查。组建老年人门球队、女子文艺队、民乐队和健身舞蹈队等队伍。利用红色资源。将今年出版的《红色夏茂》作为镇中小学生的校本教材。计划投资166万元建设红色主题公园、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发挥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旧址和传薪阁2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已接待参观1300人。
(沙县文广局)
简讯
●三明市举办《雄鸡畅想中国梦,报得天晓第一声》迎新年精品画展。12月13日—21日,市老干局联合三明军分区政治部、市文广新局在市老年活动中心一楼,举办《雄鸡畅想中国梦,报得天晓第一声》——著名画家吴秉均迎新年精品画展,吸引了1000多名群众前来观看,为市民献上了一道高品位的新年文化大餐。 (市老干局)
●三明市“小小文化志愿者”参加公益演出传递正能量。12月21日下午,由中共三明市委文明办、三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三明市委、三明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主办的“小小文化志愿者”公益性专场汇报演出在三明市新体育场举行。来自三歌艺术培训学校“小小文化志愿者”的小朋友们一展才艺,展示了小小志愿者的风采。
(市创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