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张掖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第38期)
发布时间:2015-03-24 15:47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3-24

让文化更有力地放飞家园梦

——张掖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综述

 

 “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单位、各地游客纷纷前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梨园口战役纪念馆纪念先烈,瞻仰红色文化;山丹组织开展“迎国庆?永远的焉支山—古代诗家咏焉支”活动,吸引周边文人墨客吟诗弄词;肃南开展以爬山比赛、环城越野比赛、文艺演出等为内容“十一文化周”活动,丰富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假日旅游生活……这得益于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自我市取得示范区创建资格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强化督导检查,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培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巩固文化惠民工程成果,增加文化活动供给,打造品牌文化节会,开创对外文化交流新局面,构建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着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设施网络建设覆盖城乡。以“三馆”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张掖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已完成主体工程并进行布展,张掖大剧院完成基础工程,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祁连玉展览馆已投入使用,张掖丹霞地质博物馆、沙漠运动体验馆、绿洲现代农业展览馆年内投入使用,马文化博物馆开工建设。高台县文化馆、图书馆投入使用,博物馆进行布展;肃南县中国裕固族博物馆、裕固族歌舞传承中心、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投入使用,民乐县“三馆”开工建设。

文化惠民工程惠及全民。以“乡村舞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市60个乡镇中建设标准化综合文化站52个,全部实现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全市835个行政村建设1000平方米以上文化广场478个、农家书屋991个、社区书屋28个。在全市农村推广家庭有1个书柜、2份报纸、30本图书、4幅字画、读5本好书的“12345”文化示范户建设。全市县区建设6个城市数字电影院、17个放映厅,15个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有50支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全年放映数字电影11000多场次,实现一月一村放映一场的目标,基本上解决了群众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上互联网的问题。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3年将公共文化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665.1万元,为全市43个城市社区配备文化活动设施,为全市991个农家书屋发放运行补助经费,建设18个城市文化活动小广场、30个农村“乡镇舞台”。

群众文化活动形成常态。精心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2012年以来,举办“宜居宜游演出月”、“消夏周末”、“红色征程”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300多场次;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成立社区文艺演出队伍320多支,指导并组织广大市民开展音乐歌舞、戏曲展演、演讲比赛等活动;广泛开展乡村基层文化活动。以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舞台、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为阵地,成立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伍为320支,组织基层农牧民群众开展社火表演、歌咏比赛、手工艺品展览、读书竞赛等“演、展、读、赛”活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举办春节晚会、元宵灯展、新社火汇演、龙舟大赛等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送文化下乡和文化“五进”(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活动,举办助残日专场文艺演出、高铁建设工地慰问演出等活动。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流动舞台、流动书箱(流动书包)和流动展览等文化服务活动。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市文化馆和专业文艺团体每年创作剧(节)目90余个,为基层群众演出400多场次;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开展文化活动120多场次,行政村每年开展文化活动4000多场次,公益电影放映达10000多场次,基本上实现了数字电影“月月映”、广场文艺“周周演”、民间小曲“天天唱”的目标。文化阵地传播先进文化、展示特色文化、群众参与文化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品牌文化活动特色显明。连续四年倾力打造以“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品牌系列文化活动,主要包括艺术节开幕式、高台大湖湾旅游文化艺术节、“中国枣乡?魅力临泽”旅游文化艺术节、山丹县焉支山旅游文化艺术节、魅力民乐?扁都口旅游文化艺术节、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大美张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多彩张掖”书法绘画摄影展、“激情张掖”广场舞大赛、“魅力张掖”精品文化剧目展演等文化活动,直接参与人员达5万人次,观看群众达200多万人,成为金张掖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创编的《西域情》、《八声甘州》、《为了天边那片绿》等精品剧目分别荣获中宣部表彰的“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表彰的文艺创新奖和甘肃省敦煌文艺奖。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创编的情景剧《仙姑传奇》、《八之戒》和音舞诗画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成为艺术创作精品。

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开创新篇。2014年是我市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市艺术团体首次走出国门赴泰国开展“欢乐春节”和赴韩国开展“首尔中国日?多彩民族风”对外交流演出活动。首次邀请国家艺术院团——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在民乐县举办了“大地情深?唱响张掖”文艺演出活动。与青海省西宁市分别赴对方城市开展示范区创建区域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台湾艺人文章等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大美张掖”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两岸书画名家联展张掖巡展、甘肃省首届连环画展。省歌剧院连续承办两届“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和一届“湿地之夏?祝福高台”文艺演出活动。省文化馆在山丹县、民乐县开展了“百姓文化广场”下基层惠民演出,在山丹县举办的“走进五彩山丹?唱响西北民歌”演出活动。制作的电视宣传专题片《天边的彩虹》(反映裕固族服饰)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文化人才队伍日益壮大。随着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全市文化队伍日益壮大,全市文化系统干部职工800多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6名。市上连续三年为基层招考大学生文化专干120名,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专干均在3名以上。为606名农村文化实用人才评定了高、中级职称。全市现有320多支民间艺术团体活跃在城乡文化艺术舞台,有3500多名文化志愿者参与服务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文化专业人才、民间社团组织、文化志愿者三支队伍。

如今,走进我市乡镇、街道、社区,一幢幢大气婉约的乡镇综合文化站、一个个环境优美的文化广场犹如一颗颗散落在各处的“文化明珠”,散发出温暖的光彩,每天吸引着众多百姓入内学习、休闲、娱乐。许多居住在城郊的人们,趁着假日走进湿地博物馆,领略金张掖“戈壁水乡生态绿洲、古城文明”的深刻内涵和“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历史风貌及人水亲和、相得益彰、浑然一体,犹如南国秀美风光的城市湿地博物馆风景……

    日渐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历史文化名城更有力地放飞文化梦想,以前所未有的新姿态行走在文化复兴的大道上。(市创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