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动态信息(2015年4月)
发布时间:2015-04-17 14:41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5-04-17

意见标准出台在即联动联创成效显见

嘉兴市示范区创建工作稳步持续深入推进

 

4月,嘉兴市进一步加快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迅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创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

一、积极制定“2《意见》+2《标准》”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

320,中共嘉兴市委、嘉兴市人民政府召开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全体会议,讨论审议“2《意见》+2《标准》”,明确今年及今后几年公共文化工作的任务要求,号召市县两级和各有关部门凝心聚智,合力合拍,加快推进嘉兴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意见》+2《标准》”将根据有关部门的意见作进一步修改后,进入发文程序,有望在4月正式出台。

2《意见》”即《中共嘉兴市委 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国家示范区创建的实施意见》和《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标准”即《嘉兴市公共图书馆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标准》和《嘉兴市文化馆总分馆服务标准》。《意见》和《标准》把中央精神细化落实到嘉兴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嘉兴品牌和实施指标。

120,文化部在北京召开贯彻《意见》的专题培训班,嘉兴市作为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城市参加了培训。文化部培训结束后,嘉兴市立即开展了贯彻落实《意见》的相关工作,制定了“2《意见》+2《标准》”的行动路径,于春节前完成了起草工作,初稿征求了文化系统相关处室的意见,经局领导班子讨论修改后,向市领导作了专题汇报。310日,嘉兴市还召开了各县(市、区)文化局分管局长会议,认真学习解读中办、国办《意见》,深刻理解文件最新表述、最新要求和最新精神,并对嘉兴“2《意见》+2《标准》”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嘉兴全民阅读指数居全省前列

47上午,在首届浙江全民阅读节暨浙江书展新闻发布会上,20136月至20145月浙江省居民阅读状况正式发布,嘉兴以74.42的阅读指数排名全省第二,居于全省前列。

从各项指标看,嘉兴在各城市阅读指数排名、各城市个人阅读状况指数排名及各城市公共阅读环境与服务等方面都位居全省前列,这与我市多年来不断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2010年,我市启动全民阅读活动,并作了五年规划,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4年,我市又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嘉兴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我市全民阅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建设“书香嘉兴”的目标任务,深化全民阅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提升了嘉兴的城市文化品位。

2015年,我市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的战略部署,结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任务要求,以落实《关于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嘉兴的意见》为主线,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并在“4.23” 世界读书日,拉开首届“书香嘉兴”读书节序幕。

三、秀洲区召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

410,秀洲区召开全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总结2014年创建工作,传达市有关会议精神,部署2015年创建工作。区委副书记、区长吴炳芳强调,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要求,全力以赴做好示范区创建和迎检工作,加快形成冲刺示范区创建和迎检的强大合力,确保在嘉兴市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交出合格的秀洲答卷。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秀洲区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自示范区创建以来,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工作作为推进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区镇村三级联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互相配合,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创建工作机制,创建有抓手。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充分发挥创建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确保了创建工作按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建立责任分解考核机制,区政府与各镇(街道)签订了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将创建工作作为考核内容纳入对镇(街道)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先后出台了创建规划、创建工作成员单位目标责任分解、创建工作重点项目等配套方案。建立工作督查机制,注重创建工作的过程管理,加强工作督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

二是推进重点创建项目,创建有成果。根据创建标准和要求,结合秀洲实际,明确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两员”全覆盖等9项示范区创建重点项目,保障投入,加快推进。目前,各个重点项目正逐步推进,各创建指标正有效落实。洪合镇综合文化中心也已成为市本级的一个“标杆”,中心位于镇国贸路458号,20137月开工建设,占地2290平方米(折3.435亩),总建筑面积为3115平方米,集图书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科普培训、体育健身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一体,设有图书馆、艺术活动室、文化培训室、多功能报告厅、体育健身室等综合文体设施。文化礼堂建设、村级文化专职管理配备、农村文化活动“158”工程(每个行政村每月1场电影、每年5场演出、每年8次文化活动)等项目按计划推进,文化惠民有效落实。

三是形成创建工作特色,创建有亮点。持续打造画乡特色,把农民画元素融入公共文化建设各个领域,面向群众举办农民画培训、大赛、画展进文化礼堂等,并结合承办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综合画种?动漫展区等办好农民画外围展,依托农民画公司进行国外交流活动,凭借农民画的推广与普及再次成功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年度)。实施“七个一”村级文化管理,通过树一个公告牌,给一份点播单,填一张反馈表,联一个移动服务平台,建一项调休制度,搭一个自主舞台,创一个品牌,推进了基层文化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该项工作多次得到文化部专家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持续打造“新农村嘉年华”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送文化、种文化、秀文化”系列活动以及“一镇(街道)一品”特色文化活动,促进了全区群众性文艺团队的发展,培育了王店镇村嫂摄影队、油车港镇杨溪村阿婆文艺队等一批优秀文艺团队。

会上,洪合镇、新塍镇、王江泾镇还分别作了创建工作的交流发言。

四、县市区文化活动推陈出新,多措推进文化惠民

海盐县文化馆“一人一艺”公益大培训正式开班

317晚,海盐县文化馆“拉丁、恰恰”公益培训班在文化馆底楼排练厅正式开班。作为今年县文化馆“一人一艺”公益大培训首个开班的培训班,一开课就吸引了众多舞蹈爱好者,报名人数远远超出预期。此次课程由文化馆舞蹈干部兼于城镇文化下派员吴慧授课。今年,海盐县文化馆针对不同的爱好者共推出了十几门课程,为他们量身定制了丰富多彩的公益性课程。除了“拉丁、恰恰”培训班外,其他公益培训班也将陆续开班。

海盐县“两员”首次集中培训圆满完成

为贯彻《海盐县“两员”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实施办法》,进一步提升文化下派员和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素质,提高“两员”对农村文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330日,海盐县文化局组织举办2015年“两员”首次集中培训。本次培训由专家专题讲座、“两员”队伍论坛和绩效评估系统填报细则讲解三大板块内容组成。上午,“两员”齐聚张元济图书馆阶梯教室,听取了嘉兴市图书馆馆长章明丽带来的精彩讲座。下午,“两员”队伍论坛正式开讲。首次站上讲坛的是百步镇文化下派员吴晓青及澉浦镇六忠村专职文化管理员吴梦迪。论坛结束后,县文化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绩效评估系统填报细则进行了现场讲解。今年,海盐县文化局还将定期举办“两员”集中培训,为“两员”量身打造相关课程,提升“两员”综合素质。

海盐县“万册图书大家选”活动在嘉兴市率先亮相

411上午,海盐县“万册图书大家选”活动——张元济图书馆星级读者新华书店借阅点启动仪式在海盐县新华书店隆重举行,首批星级读者正式领取了星级读者卡。海盐县文化局在今年“4·23”世界读书日前夕推出“万册图书大家选”创新活动,旨在响应县委、县政府“全民阅读”的号召,让读者享受畅读的快乐,并积极参与到图书馆建设中。41日起,张元济图书馆便启动了星级读者申请与评选工作,满足相应规定条件的读者均可申请。该馆星级读者可在海盐县新华书店(总店)直接借阅新书,新书阅后直接归还至图书馆,由图书馆买单,经图书馆编目加工成为馆藏图书再供给其他广大读者借阅,真正实现借阅服务私人定制。据悉,张元济图书馆星级读者分一星级读者、二星级读者、三星级读者,分别可凭读者证和星级读者卡享受一年内直接去新华书店借12册、24册、36册图书的权利。借阅图书门类广泛,除资料性、考试辅助、卡片类图书外都可借阅,但借阅图书价格需控制在每册50元以内。此外,同种图书最多可借阅三册。

海盐县成功启动“万册图书大家选”活动,此举在嘉兴地区尚属首创。当天,嘉兴地区五县两区其他图书馆同行代表、新华书店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后,大家相聚张元济图书馆老馆(涉园)活动吧,就“万册图书大家选”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座谈。

海宁市博物馆“三贴近”推进文化惠民

2015114,国务院通过《博物馆条例》,自2015320日起施行。条例中指出“博物馆开展社会服务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近年来,海宁市博物馆坚持禀承“为人民服务”这一理念,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致力推进文化惠民,先后通过三项举措,使馆展和文博文化体现“三贴近”,带给市民优质的文化享受,赢得广大观众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一是面向不同人群举办主题展览。近年来,博物馆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吸引了不同层面人群的关注。2014年,海宁市博物馆共举办展览12个,全年参观有20余万人次。同时配合展览开展相应互动活动,如在“科普展”期间,举办知识竞赛;在“马展”期间举办“马年画马”活动,提升观众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市民被博物馆所吸引,并主动走进博物馆。

二是坚持“流动博物馆”进村进校。以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为平台,进村(社区)、进学校送展览,走向基层开展文保知识授课,为广大群众带去一场场丰富的文化盛宴。2014年,“流动博物馆”开进5所学校、2个结对村(社区),为1000多名学生、村民送上“文化课”,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学习文博知识,享受文化服务。

三是利用公众平台扩大宣教面。除在传统平台“海宁电视台”、“海宁日报”上刊登“每周一宝”,介绍博物馆藏品外,还创建了“海宁市文化遗产网”网站、“海宁市文化遗产网”微博、“海宁市博物馆”微信,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发布展览简介等信息。让市民不出家门也能多渠道了解博物馆,自学或观赏文博知识。

桐乡市“三举措”深入打造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服务品牌

近年来,桐乡市着力将外来务工人员全面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切实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文化权益。

一是举办“桐乡·同享”文化艺术节活动。从2004年开始,每年确定一个月为企业文化月,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文艺汇演、运动会、技能竞赛以及演讲征文、书画摄影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定期开展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绘画比赛、摄影比赛、DV比赛、征文比赛、“共享阳光”新居民子女公益夏令营等外来务工人员系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外来务工人员业余生活,增强其身体素质。

二是创建嘉兴首个“育新家园”妇女沙龙。在屠甸镇成立“育新家园”外来务工人员妇女沙龙,定期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妇女文明礼仪培训、家长教育、创业就业指导,为妇女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困难援助、权益维护、计划生育等服务,并适时组织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外来务工人员妇女参与和谐美丽桐乡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建立馆校共建服务青少年活动机制。启动“书香润校园”活动,在10个学校设立“阅读角”40个,赠送图书20000多册,组织读书知识竞赛、美文朗诵比赛、阅读之星评选等系列活动。推出 “贝贝总动员”、少儿国学馆等公益活动, 打造精品服务栏目,通过贝贝手工坊、贝贝话剧社、绘本讲故事、中华德育故事影片等方式丰富少年儿童文化生活,2014年共举办65场次,吸引2000多名少儿参与。

五、学习交流成常态,文化互动更常新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一行考察嘉兴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30,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陈杭一行15人来我市考察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越强,副市长柴永强,市文化局局长金琴龙、省文化厅办公室副主任仲建忠、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张宪义、文艺处处长刘靖等参与接待和陪同考察。陈厅长一行对嘉兴市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表示要认真学习嘉兴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两地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人才互动互通。

安徽安庆、浙江台州考察嘉兴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326日,安徽安庆市、浙江台州市文化考察团先后来到嘉兴考察交流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陈云飞等陪同考察。两地就示范区申报、创建、推进等方面的情况与我局进行了座谈交流。

包头市考察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41,内蒙古包头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常委李亚军一行10人,来我市考察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宪义、文艺处处长刘靖、图书馆馆长章明丽、副馆长沈红梅等陪同考察。双方就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开阔思路,激发创新,增进示范区创建城市之间的交流互动。

宁波市北仑区来我市考察交流公共文化创新工作

    414,宁波市北仑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陈胜蛟一行8人来我市考察交流文化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及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文艺处处长刘靖、文化馆馆长马学文、图书馆副馆长沈红梅等陪同考察。北仑区文化局来访,进一步加深本省文化工作的创新交流,拓宽我市公共文化改革思路,为我们今后的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新的启发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