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围绕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和后续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认真抓好文艺创作生产,推出了一批反映生活,讴歌改革发展,弘扬社会精神风貌的佳作,促进了遵义文化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产品。
一、基本情况
(一)重大题材广播影视作品。电影作品:结合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市委宣传部组织拍摄的电影《红军上杜鹃红》已开机,与潇湘电影集团合作拍摄的反映遵义会议历史的电影《伟大转折》正在进行前期工作,仡佬族电影《天赐丹砂》正在协调拍摄并申请进入申报全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凤冈县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电影《幸福中转栈》获去年省“五个一工程”、省高端平台展示奖,湄潭县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电影《放飞理想》获省高端平台展示奖。电视剧及电视纪录片:市委宣传部推动创作的36集电视连续集《血与火》(原名《浙大西迁》)即将开拍;习水县委宣传部联合拍摄的46集电视连续剧《十个连长一个班》已开机;电视纪录片《神秘赤水河》已基本拍摄完毕;遵义电视台组织拍摄了电视专题片《老房子的故事》、《文化将军——陈沂》、《湄潭旧事》等,正在与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拍摄反映遵义人文历史风光的专题片《黔之北》。广播剧:市电视台拍摄的绥阳县委宣传部制作的广播剧《冉氏双雄》获去年省“五个一工程”、省高端平台展示奖;湄潭县委宣传部制作的广播局《一把七星刀》获省高端平台展示奖。
(二)文学类重要作品。近年来小说创作主要成果体现为肖勤的作品,其创作的中篇小说《丹砂》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长篇小说《水土》获省高端平台展示奖,短篇小说《小等》已改编为电影,还创作了《艾蒿地》等一批中短篇小说。此外,姚辉、惠子、韩中洲、邹德斌、陈灼、夏青等一批中青作家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如中篇小说《九连三班一排》,纪实文学《他们用大爱托举梦想》,诗歌《一片阳光》、《在旷野上》《焦灼与宁静》等。
(三)其他艺术门类。在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曲艺、杂技、书法、摄影等各个文学艺术门类创作题材日益宽广,体裁、形式、风格日趋多样化,各种艺术和传统文化得到了加强和发展。如在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了《遵义会议放光辉》MV音乐光碟,收录了我市创作的14首歌曲;市演艺集团创作推出了大型情景剧《浓情中国韵》开展惠民演出,创作推出大型情景剧《红色传奇》对接旅游市场开展商业演出,其编排的现当代舞蹈《红军山上》获全国舞蹈“荷花奖”;赤水黔北明珠文化城与陈维亚团队合作投资2亿元打造大型红色舞台商演剧目《四渡赤水》等。
(四)我市文艺作品获奖情况。目前,全国重要文艺奖主要有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五年内评选两次),以及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20个全国性文艺奖(详见《遵义市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励办法》),近三年来我市有小说《丹砂》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骏马奖”,《红军山上》获中国舞蹈“荷花奖”。省级主要奖项有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贵州省文艺奖(即省政府文艺奖,一般三年评选一次)、贵州省专业文艺奖(未固定时间)、贵州省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每年评选一次)。在去年组织的全省“五个一工程奖”中,我市3部作品获奖,市委宣传部获得组织奖;去年组织的第二届贵州专业文艺奖·“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奖中,我市9件作品获优秀奖;去年我市6件作品获全省高端平台展示奖;去年全市单位或个人共获得国家和省级文艺创作各类奖金共162.3万元。市级主要文艺创作奖项有遵义市文艺奖(即市政府文艺奖)和遵义市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去年底组织评选第四届遵义文艺奖,全市有59件作品获奖(市政府办公室今年1月30日发文通报表彰)、共发放奖金16.4万元;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去年共奖励作品31件、奖金56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文艺精品力作不多。文艺创作方面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真正有思想、有深度、有亮点、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
(二)市文联的凝聚力有待增强。由于近年来市文联内部班子成员之间不协调等原因,市文联对下属文艺家协会的指导,对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团结引导方面作用发挥不够,文艺创作生产力量分散,难以汇成合力,管理机制也需要健全完善。
(三)文艺阵地建设滞后。市级层面,多年来期盼和呼吁的遵义文学艺术馆(美术馆)、遵义大剧院、沙滩讲堂、市文化馆的建设一直没有实现。县级文艺阵地建设也亟待加强。
(四)文艺创作生产经费投入不足。如全市高端平台展示奖没有专项经费,只得挤占文化建设其他经费,财政对“遵义文艺奖”等全市重大奖项投入少。
(五)文艺人才队伍不优不强。优秀文艺人才极其缺乏,创作队伍流失严重并出现青黄不接,人才引进培养难度大,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名家少,既懂艺术规律、能够组织创作生产又能够进行市场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奇缺。
三、今后工作打算及2015年工作重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好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相关要求,把握好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积极营造有利于创作的良好环境,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引导、推动和支持全市文艺创作,形成精品涌现、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大力促进遵义文艺繁荣发展。
一是从战略高度重视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抓好创作规划落实,大力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
二是引导全市文艺工作者瞄准全国、全省文艺大奖,立足遵义文化资源禀赋,结合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创作生产一批有影响力、竞争力,思想精深、内容精湛、技艺精良,既有较好社会效益,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文学、影视、音乐、美术、书法、杂技、曲艺、舞蹈等精品力作。
三是加大对优秀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扶持和奖励。用好加大“遵义文艺奖”、“遵义市文艺作品高端平台展示奖”等奖励平台。推动“一场四馆”等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扩大文艺精品创作和生产的资金支持。争取设立遵义文艺发展基金。
四是加大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建好遵义“沙滩文化人才”库,通过深化文艺院团改制、结合文化项目建设等,优化并落实人员进出、人事管理、收入分配、职称晋级等有关待遇政策,充实改善文艺队伍结构,抓好遵义文艺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可持续性人才后备力量。
五是进一步理顺文艺创作生产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合力、激发活力,营造有力余出作品、出人才的社会环境。上一篇: 遵义市多举措推动全民阅读活动 |
下一篇: 襄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简报2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