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型:工作动态 2015年5月29日
河西区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高唱惠民和谐曲,谱写文化新篇章。5月22日下午,河西区在中华剧院举行了“文化365 快乐在河西”文化惠民活动启动仪式,正式拉开了2015年系列文化惠民活动的序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鸿友、市文广局局长黄永刚、河西区委书记贾凤山、区长苑广瑞、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长王芸、区人大副主任孟华、副区长许洪玲、市文广局社文处处长朱义海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与来自河西区各街道、社区的文化志愿者、文化社团骨干及文化爱好者等共计600多人一起观看了文艺演出。
“文化365 快乐在河西”主题文化活动是河西区贯彻落实《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启动仪式之后,河西区将整合全区文化资源,与驻区十大文化院团、各场馆、影城、爱心企业以及社会各界深入合作,组织开展包括“西岸风”文化惠民系列活动、西岸文化讲坛、西岸社区文化擂台赛、西岸打开悦读之门、西岸图书漂流、西岸文化志愿服务、西岸文化交流、西岸公共文化人才培训、西岸创作展示季和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等十大板块超过800场的重点文化活动项目,组织文化志愿者、文化专家深入到社区、学校、军营、机关和百姓家庭中,做到全年365天,天天有活动,日日送文化,实现“文化服务点着看、文化服务零距离”的目标。
当前,河西区贯彻落实《天津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以创建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强文化管理机制体制创新,不断完善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断提升文化队伍专业水平,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在文化管理机制体制创新方面,河西区先后出台了《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和服务的意见》、《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制度》、《河西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运营的公众参与办法》等36项新的制度文件,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奠定了制度基础;积极研究探索在文化馆、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建立理事会管理制度,积极引入文化专家、文艺骨干及普通百姓参与公益文化机构的管理,推动文化服务与百姓需求的对位供给。
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区委、区政府投入4.3亿元购买区文化中心载体,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将于8月完成建设入驻。全区13个街道全部建成500平米以上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144个社区中200平米以上社区文体活动室达标率超过75%,并配套完善了相应的电脑、投影、音响等设施设备。借助“智慧河西”建设的契机,河西区正在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对文化馆、图书馆、少儿馆数字资源等进行整合,让百姓可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丰富的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制定文化干部培训计划,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合作,邀请国家、市级文化领域专家授课,组织开展了多批次、多层次的文化培训班。截至目前通过多种形式共计培训4000余人次。
在文化队伍建设方面,河西区始终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全区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建立了文化人才干部培训制度,与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合作,邀请国家、市文化领域专家授课,组织开展了多批次、多层次的文化培训班,近两年来培训文化人才队伍达到40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文化队伍专业素质。加大对群众文化团队、文化带头人的培育扶持力度,制定了《河西区文化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组织了“双百双十佳”评选推荐活动,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出100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100名优秀文化志愿者、10名优秀文化带头人和10部群众文化精品,推动了基层文化团队发展。目前河西区已有群众文化社团近千支,各级基层文化骨干队伍总人数近24000人,文化志愿者队伍966支,近24000人。
接下来,河西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团结依靠全区人民,凝聚各方面力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力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