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2015年10月22日《每日要情》(第199期)刊登江津区“创建”消息。全文如下:
江津区全方位推进国家公共文化体系示范区建设
(1)投入1.9亿元新建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镇街文化站28个、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260个,基层文化阵地2万余平方米。(2)分级分类打造精品文艺项目,重点培育楹联文化、古镇文化品牌,着力整合“一镇一品”地方文化资源。(3)组织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708场次,惠及30余万人次,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年均接待群众100余万人次。
(江津区委)
▲10月20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轮训项目兼职教授汪向东做客“聚奎大讲堂”,就“电商大势与落地农村”专题作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报告。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汪向东教授围绕电商大势、落地农村两方面,揭示了“互联网+”的典型表现和突出特征。汪向东认为,中国网络零售已经主流化,县域电子商务进入全面引爆期,呈现出产业多元、平台多元、主导多元的特点。农村要成为电商布局的战略要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农资流通+农村服务+电商扶贫开发”是发展重点。农村电商发展要以拓通道、育网军、优环境、强体系、建支点“十五字决”为抓手,不拘一格,顺势而为。地方要高度重视电商赋能带来的增量创新,积极引导区域间的电商合作,让电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整个讲座密切联系当前形势,对引导我区产业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各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聆听了报告会。
▲10月20日,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首个创作基地在珞璜镇合解村挂牌成立,“大美合解村”被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是由从事通俗文艺创作和研究的当地文学家、艺术家、评论家、摄影家、音乐家、编辑家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团体。目前已有会员100余名,其中国家级会员23名。研究会致力于文学、电影、电视、戏剧、书法、音乐、摄影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和研究,为江津文化发展和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珞璜镇合解村文化活动丰富,文化氛围浓郁。村民们自编自演了春节联欢会,还组建了乡村文化宣传队。当天,江津通俗文艺研究会负责人和该村两委会负责人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他们表示,挂牌后双方要建立好联络、互动和参与机制;打造好现代农业、和谐乡村和特色文化;处理好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园区建设和乡村发展、快节奏和慢生活的关系。让更多老百姓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文化大餐是他们的追求的目标。
▲“文化拥军,军民共建”,为充分发挥图书信息资源作用,进一步丰富军营官兵业余文化生活。今年4月,区图书馆与77126部队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江津区图书馆77126部队分馆,并于国庆期间建成开放。到目前为止,江津区已经建成区图书馆分馆7个。
区图书馆77126部队分馆,位于77126部队内,面积150平方米,设有电子阅读、期刊、报纸阅览、图书借阅等区域,可容纳100余名部队官兵在馆阅读。区图书馆通过馆员推荐和部队官兵进馆挑书两种形式,从现有馆藏中精心挑选涉及军事、科技、文学、历史等各类优秀图书共计5000余册运送至77126部队分馆。为便于分馆开展借阅和各项业务统计工作,区图书馆还向分馆赠送了一套图书馆管理系统。部队官兵既可以在分馆借阅图书,也可以直接到区图书馆借阅。同时,区图书馆还在武警支队设立了图书流通点。77126部队分馆的建立是图书馆延伸服务、开展军民共建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不仅提高了图书馆服务水平,而且为部队打造军营文化构建了一个良好平台,受到部队官兵们的欢迎和好评。
▲10月23日,江津“独秀”志愿服务队将“微课堂”带到几江街道大西门社区,为市民学校近500多名市民送去“五四运动的诞生与陈独秀”和“江津名人展”两个专题展。
“独秀”志愿服务队隶属江津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成员包括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现有在编员工8名,购买服务员工8名,长期志愿者8名,以及来自江津区各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在津高校大学生等注册“独秀”志愿服务队的200多名志愿者。几江街道大西门社区是“独秀”志愿服务队开展“微课堂”的第一站。市民在参观完展览后纷纷表示:“独秀馆的‘微课堂’非常生动,让广大市民第一次通过‘五四运动的诞生与陈独秀’专题展览,翔实了解陈独秀对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作出的贡献。这样的‘微课堂’值得推广。”当他们看到“江名人展”中29位江津的名人,并了解到他们的卓越成绩与贡献时,不由地表现出作为江津人的骄傲和自豪。接下来,陈独秀旧居陈列馆将继续组织“独秀”志愿服务队开展“微课堂”、“微宣讲”等活动,为更多市民送去丰富的文化大餐。
▲10月28日,在区政协五楼会议室召开了“江津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民盟征求意见会”,就江津区《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提供宝贵意见。
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江津区委主委李远杰,区人大常委会副巡视员黄淳、盟员胡宾凯、邹秀娟、任正铭、陈和昭等人参加了会议。
▲10月29日,为进一步做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区政府底楼中会议室召开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会。会上,区文化委主任胡林介绍了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情况并对《实施意见》作了起草说明。为确保《实施意见》更加详实且具有可操作性,各个单位就涉及到的内容了提出意见建议。副区长熊伟做了重要讲话,指出文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要正确看待江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让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统筹兼顾。要以创建为契机,让江津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 10月30日,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主任徐强做客“聚奎大讲堂”,就“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为题作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当前,国家正着力实施“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战略。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徐强主任结合江津区位、交通等优势,阐明了江津在全国、全市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机遇和使命,对引导我区
经济贸易产业开发开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区级各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聆听了报告会。
▲10月30日至11月2日,第二届中国文化馆年会暨文化艺术博览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年会由文化部、重庆市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馆协会、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重庆市文化委员会承办。在为期三天的年会中,重庆市组织开展了全市各区县文化馆的地方特色文化展览。江津作为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城市,作为重庆市唯一一个“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以“联圣故里,楹联之城”为主题,设立了90平方米的展厅。江津展厅分为人文江津、楹联文化、楹联民俗、楹联活动、楹联研究、天下第一长联等8个部分,采用声、光、电等形式,全面展示了江津楹联特色文化所取得的优异成就。为了增强展览效果,展厅内还开展了汉服表演、古筝表演、楹联书写和赠送楹联书籍等活动,使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大饱眼福,感受到江津这个楹联之城独特的文化魅力。展出期间,重庆市文化委员会党委委员、副巡视员谢宾,市群艺馆馆长罗智敏、艺术总监毕富纯以及来自北京朝阳、湖北黄冈、南京江宁、山东潍坊等地区文化馆、E磊影视传媒均来江津展厅进行互动交流。
此次展览,江津展厅共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2万余人次,不仅推介了江津的特色文化,提升了江津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且为江津创建全国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