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12月22日
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听取审议
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12月22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陈泽浦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秀华、温晓杰、闫树信、张传胜,秘书长魏光青出席会议。副市长刘美华,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廖伟忠,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爱军,市政协副主席张惠等列席会议。张传胜主持会议。
受市政府委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市创建国家示范区办公室主任崔相国作了《关于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文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省级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今年5月,我市成功获得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9月,入选“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在省考核办组织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我市群众文化生活情况连续三年在测评的所有项目中得分名列前茅,位居全省前列。
陈泽浦在听取审议报告时指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服务网络,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新时期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存在着公共文化设施不均衡、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资金和人才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和困难。近期,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实施意见》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突出抓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出积极努力。一要增强均衡性、便利性。统筹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充分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和多元文化需求,推动城乡公共文化协调发展,让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丰硕果实。二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品质。创新发展理念,深化服务内涵,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三要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增加日常性功能配置,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不断扩大和吸引群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