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发布 > 专项工作 > 群星奖
群星奖
【媒体报道】中国文化手机报-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专刊
发布时间:2018-01-02 13:55 来源: 编辑:公共服务司
信息来源: 2018-01-02

  2017年初,文化部启动了覆盖全国、贯穿全年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活动。巡演主要由示范性巡演、区域联动和各地巡演三部分组成,充分展示第十七届群星奖评奖成果,同时将历届群星奖获奖作品、第十七届群星奖优秀参评作品、各地新创节目等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输送到基层,丰富了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了百姓获得感。 

  截至目前,各地举办巡演活动共1900余场,现场观演人数达476.3万;部分巡演还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和中国文化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了同步直播,扩大了群星奖的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凸显了国家级文艺评奖的示范引导作用,满足了各地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示范性巡演 凸显群星奖示范引导效应】
  群星奖示范性巡演由文化部组织实施,分别是4月的北京行、6月的重庆行以及11月的安徽行,共计演出14场。巡演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节目别具匠心,全面展现了群众文艺新风采;惠民举措切实有力,获得当地百姓的一致赞许。此外,与其他公共文化品牌联动组织的各项活动火热开展,生动地反映出群星奖在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方面的示范引导成效。
  
  ★北京行首演启航 唱响群众文艺大戏
  4月21日至22日,“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北京行”正式拉开今年全国巡演的大幕,来自全国10个省市以及武警部队的12个群星奖获奖作品亮相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为公交、环卫、医院等各行各业职工和城市副中心建设者、院校学生、社区群众等6000余名观众献上了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对演出进行了网络直播,仅移动客户端和数字播放终端就有超过16万用户在线观看。北京市文化局还以此次巡演为契机,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开展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实施千人培训等举措,带动市、区、街乡、社区(村)四级文化品牌活动联动开展,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文艺爱好者展现自我、实现艺术理想搭建广阔平台,助推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重庆行激励创作 再掀群众文化热潮
  6月16日至18日,“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重庆行”分别在重庆群星剧院、重庆师范大学校友会堂、重庆璧山大剧院展开,3场演出活动汇集了8个省区市的12个群众文艺佳作,吸引了4000余名现场观众和24万网络直播观众。山城百姓通过各种方式观看演出,体验不同地域的民俗乡情和文化魅力。“群星大讲堂”——群星奖编导创作经验分享及重庆市群众文艺创作骨干培训班作为本次巡演的重要内容,集合业界专家与基层工作者面对面交流,结合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和群众文艺创作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发挥群星奖在培养人才、带动创作等方面的优势。
  
  ★“群”星闪耀诗城 全民畅享文化成果
  11月28日至30日,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在安徽圆满收官。来自8个省份的11个群星奖获奖作品和优秀作品除在马鞍山大剧院连演4场外,还深入城乡、社区、学校,普惠基层群众,精彩演出获得7000多名现场观众和80余万网络观众的一致点赞。此次安徽行是群星奖获奖作品首次以整场演出形式在中国文化馆年会亮相,两大活动联手,为全国各地公共文化工作者提供了深入交流学习的机会,大家合力探索新时代群众文化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提升了群星奖的行业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使群星奖这一群众文化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开。
  
  【区域联动 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群星奖区域联动在京津冀、黔鲁渝、沪渝陕粤、京津沪渝等地全面铺开,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省际、区际间联动呈现出交流方式创新、共享范围扩大、合作机制深化的喜人景象,各地群众文化联动步伐空前加快。
  
  经过多年积累,京津沪渝、京津冀等地群众文化部门早已形成基础深厚的互动合作关系。今年,这些地区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开展交流,逐渐形成了集创作联动、品牌联创、活动联办、培训联做、平台联建、场地联用于一体、更加成熟的长效工作机制。下一步,还将共推互联网平台建设,努力开创群众文化活动“线上一张网,线下一盘棋”的新局面。
  
  在今年新开展联动工作的地区,颇具新意的联动方式不断涌现。粤沪渝陕四地相关文化部门提前对接,根据群众喜好和需求,面对面“点单抢戏”,实现了政府“送菜”内容与群众“点菜”需求的有效对接。四川、重庆等地还将巡演与文化扶贫、文化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结合,深入老少边穷地区,以群星奖为抓手的多维度文化工作持续推进,助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湖南、安徽等多个省份则充分发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的示范带头作用,将优秀群众文化资源开放给省内其他区域,补齐短板,齐头并进。
  
  【各地巡演 助力群众文艺之花盛开在基层】
  除了示范性巡演和区域联动,各地自主巡演活动更是“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在剧院、文化广场、学校、企业、田间地头开展得如火如荼。巡演活动得到了各地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基层群众文化馆的热烈响应,有效调动起群众参与度;同时让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在基层巡演过程中进一步沉淀发酵,打磨出一批群文精品,激发一线创作热情。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党和国家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让广大文化工作者备受鼓舞。各地群众文化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并以群星奖巡演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身心投入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工作。陕西等地群文工作者积极组织主题创排,将新作与历年佳作融入当地“喜迎党的十九大”文艺汇演等活动;安徽等地的参演队伍加入文艺小分队,主动担负起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任务,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
  
  巡演过程中,不少地方发挥城乡文化广场、农村小戏台等阵地功能,利用现有品牌文化活动加码群星奖,实现了“1+1>2”的倍增效应,大大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湖南把群星奖获奖作品作为“欢乐潇湘”“文化进万家”等大型群文活动的“主菜”,充分展现群众文艺的良好时代风貌。云南“彩云奖”与“群星奖”集合强大“阵容”,深入曲靖、马龙、沾益等十几个地区进行了为期12天的慰问演出,惠及民众7万余人,有力增强了群星奖的认知度和普惠面。
  
  群星奖也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走出国门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广阔平台。湖北省大力推动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走出去”,舞蹈《哩嘞响》《郎在高山打一望》等群星奖获奖作品先后赴丹麦、泰国、老挝和柬埔寨等地参加2017年“欢乐春节”巡回演出、“荆楚文化丝路行”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反响热烈。当地观众盛赞演出极富魅力,为其感受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并期待今后能欣赏到更多展现“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
  
  【精彩纷呈 亮点突出】
  ★群众文艺扎根生活沃土 彰显新时代主旋律
  参加今年巡演的第十七届群星奖获奖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和军队、武警、工会系统选送的5000多个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群众文艺精品;其他参演节目亦历经了各级文化部门层层筛选,集中展示了群众文艺工作者扎根基层、积极创作的丰硕成果。京韵大鼓《丰碑》弘扬了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长征精神,女声表演唱《一条叫做“小康”的鱼》展现了人民追求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群舞《我的弦》描绘了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大地繁荣发展的美好景象,评剧小戏《月缺月圆》歌颂了铁路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些作品以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风俗文化和艺术风格,多层次、多角度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昂扬精神。
  
  ★搭建平台提供机遇 繁荣群众文艺创作
  群星奖巡演为群众文艺创作搭建起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实现了区域资源互通整合。巡演间隙组织开展的各类交流、培训活动,提升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整体创作水平和文化自觉性;节目在巡演中反复打磨,成为真正“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经典佳作。湖北省文化厅公共文化处处长李波介绍,该省获奖节目《敲起琴鼓劲逮逮》就是在群星奖这个大舞台上成长并成熟起来的典型。2014年起,在省市两级文化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秭归县文化馆和县屈原艺术团深入发掘当地非遗传统曲艺项目杨柳琴鼓的相关素材,在专家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一系列荟萃秭归高腔和琴鼓演奏精华的歌舞节目。作为其中的代表,《敲起琴鼓劲逮逮》在第十七届群星奖评选中一经亮相,就广受好评。如今,当地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曲艺已成为群众文艺创作的资源富矿,创作又带动了传统曲艺的传承发展,二者的良性互动促进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创作机制。获奖既是荣誉,更是挑战,秭归县计划深耕当地非遗资源,将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创作出更多兼具原生态特色和创新形式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
  
  ★示范引领 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作为开展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推广活动的典型代表,此次群星奖巡演还涌现出众多示范性强、值得推广的案例,体现出优秀群众文艺成果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内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重要作用。重庆把巡演作为2017中国重庆丰都庙会期间文化惠民的主要内容,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上海将巡演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范畴,并依托现有配送渠道将演出送到远郊、企业、学校,大大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此外,演出场地、设备管理、节目配送等多个服务项目被艺术活动中心、企业和公益组织争相认领,吸引社会赞助资金逾100万元。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萧烨璎表示,巡演检验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多元参与主体为群众文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活力。作为民间文艺创作表演活跃的省份,黑龙江在群星奖巡演过程中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开展专业培训,由“送文化”转变为“种文化”,激活了当地群众的自我创作力,实现其从被动欣赏到主动参与的转变,凸显出群星奖强劲的辐射带动作用。
  
  ★深入基层深度惠民 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今年巡演活动坚持群众主体,坚持“重心下移、深入基层”,将文化惠民贯穿全程,注重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着力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参与度。节目创作、演出团队主要来自基层文化馆(站),巡演足迹遍布祖国各个角落,服务范围覆盖社区、乡村、企业、院校、福利院,惠及城乡居民、农民工、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各个阶层,体现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所有演出场次不仅全部免费开放,还通过中国文化网络电视、国家公共文化云、国家数字文化网等媒体平台进行直播或展播,拓展服务方式,充分体现了群众文艺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群众在表达对精彩文化活动热切企盼的同时,更积极投身其中,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创造者。从河北张家口百姓自发组织助演节目到山西陵川县盲人曲艺队跟随群星奖巡演队伍赶惠民场,从上海的民间直播小分队到湖北网友对获奖作品的即兴改编在朋友圈转发过万,基层百姓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群众文艺的热爱。
  
  ★机制愈加完善 组织保障有力
  第十七届群星奖评选是中央文艺评奖改革后的首次评奖,在评奖机制的不断完善下,评奖公信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今年的全国巡演是文化部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宣传推广评奖成果、进一步发掘国家级文艺奖项的示范引领效应的重要举措。活动辐射面广、时间跨度长、参与人员多、工作量大,巡演的顺利推进反映出我国群众文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日趋成熟的良好态势。湖南等地积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开展群星奖巡演的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保证落地效果;黑龙江等地为潜心创作的群众文艺人才配发事业编制,保障队伍稳定;山西、重庆、上海等地则在延长文艺精品供应链上下功夫,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扩大优秀群众文艺作品的集群效应。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努力也赢得了中央财政的支持,《扫街》等多个群星奖优秀作品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为以乡镇文化站为代表的基层群众文化机构的常态化工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群众评价】
  ★小人物大情怀 平凡人生有闪光点
  重庆谐剧《一分也不能少》塑造了一位看似为生活斤斤计较“力钱一分不能少”、却以道义为先的棒棒形象,以小人物传递大情怀。原型人物“棒棒”郑定祥的出场,让建筑工人袁梦深受感动。节目对普通劳动者的赞颂唤起了他对工作的自豪感,他表示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观众到演员 群众始终唱主角
  绛县舞蹈《扫街》节目中有位特殊演员,被大家亲昵称为“小志”的林波曾是台下观众,受节目感染加入文化志愿队伍并“晋升”为正式演员,如今则专门从事群众文艺创作。而同为该节目“粉丝”的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大三学生欣悦深受节目感染,为呼吁环保意识,她利用专业所学制作了“为环卫工人打call”系列表情包,反应颇好。
  
  ★“群”星点亮美好生活
  在山东嘉祥县卧龙山镇镇政府工作的宋楚,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23场群星奖获奖作品演出后,心潮澎湃。他表示,台上感人的作品源于身边感人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中央各项惠民政策已深入民心,祖国各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在不断增强,生活有了新盼头。
  
  【团队感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宁波群舞《阿婶合唱团》节目已参加全国巡演近70场,每到一处都博得阵阵掌声。该作品编导谢培亮表示,群众文艺工作者只有不断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只有沉下心来,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创作出反映人民大众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并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共鸣。参演团队纷纷表示要创作出更多贴时代、接地气、易推广的好作品,让文艺之花绽放在百姓心中。
  
  ★文艺创新路 文化传承时
  伴奏兼做伴唱是淮河琴书《轧狗风波》一大创新,极大增强了节目的现场感和互动性。据介绍,其中看似简单的“附加动作”背后,是突破20余年表演惯例、“梦里都在背词”的艰苦努力。主演孟影已被认定为省级非遗传承人,她表示,传承离不开创新,而传统文化只有活在民间才能有持续的生命力。
  
  ★能为人民服务是我们最大的光荣
  “一颗星点亮一盏灯,万家灯火放光明,一枝花引来百花开,万紫千红才是春,一条路日夜在兼程,山山水水留脚印,一团火温暖万颗心,心心相印都是情……”这段深情的旋律一直回荡在巡演途中。歌中的人、歌中的景、歌中的事,再现了各巡演队伍不畏道远路长,以抖擞精神为基层群众献上一台台文化大餐的场景,诠释了群众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演员们表示,重新接受基层群众的检验,体现了艺术创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进田间地头,更能凸显群星奖作品的群众文艺价值。
  
  【记者观察】
  群星奖获奖作品全国巡演 引领群众文艺百花齐放
  今年初,自文化部组织开展“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以来,各地全力推进,一批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有生活、接地气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走进剧院、深入基层,极大丰富了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展示了广大群文工作者以扎实工作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共享群众文艺发展成果的集体风貌。记者跟随巡演队伍跨越祖国大江南北,一路走来,真切感受到我国群众文艺工作机制逐步完善、创作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的繁荣发展态势。
  
  群众文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央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和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今年5月,文化部印发《“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绘就了“十三五”时期群众文艺工作的发展蓝图,为繁荣群众文艺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初启动的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活动,是群众文化领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各地贯彻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政策的重要举措。
 
  在文化部的统一组织下,各地高度重视,创新组织与活动形式。有的将演出与培训辅导、经验交流有机结合,提升基层创作表演水平;有的让来源于基层、产生于群众的优秀作品回归群众、反哺群众,锤炼了作品,锻炼了队伍。为落实《发展规划》提出的“运用现代科技推动群众文艺工作”,有关单位和部分地区还利用各种平台,加大对群星奖巡演和群众文艺工作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群星奖巡演这一群众文艺展示平台,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形态更加多元,群众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渠道更加畅通,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涌现,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走出去”的步伐更加坚定。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群星奖作为群众文艺的政府最高奖,还应继续发挥国家级评奖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常态化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创作、评选、展演机制,助力群众文艺佳作不断涌现,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目前,安徽、山西等地第十八届“群星奖”省内选拔已陆续展开,各级政府和文化单位还需以群星奖巡演为契机,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利用好互联网阵地,开辟新渠道、搭建广平台,繁荣群众文艺创作。广大群众文化工作者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写人民、演人民、为人民,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让更多优秀作品出现在群星奖舞台和巡演活动中,让广大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发展的受惠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群星奖是文化部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推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全民文化艺术素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而设立的国家文化艺术政府奖。根据中央关于文艺评奖制度改革安排,群星奖作为评奖制度改革后保留的文化部常设全国性文艺评奖项目,和文华奖并列为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的子项。
  
  群星奖自1991年设立以来,已经举办了十七届,推出了许多特色鲜明、深接地气和传递正能量的优秀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展示艺术才华、实现艺术理想搭建了平台,调动了基层群众文艺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促进了群众文艺的繁荣发展,成为中国艺术节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