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發力點 開啟首都文旅事業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2-11-08 11:21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11-08
百年成就無比輝煌,百年大黨風華正茂。黨的二十大報告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號角,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我們要全力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描繪“詩和遠方”新畫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貫徹新發展理念是新時代我國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這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明確了目標和路徑。旅游業作為綜合產業、幸福產業、綠色產業,在奮進新征程上要找准自身的切入點、發力點,拒絕“躺平”,從疫情應對中汲取經驗、適應變化、查找問題、轉型升級,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接大眾旅游時代需求,將旅游作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要在旅游產品和服務供給上下功夫、轉變工作思路,從供方為主、投資為主、建設為主,向需方為主、消費為主、服務為主轉變。疫情給旅游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倒逼旅游業進一步回歸以人為本的服務業本質特征,從以資源驅動的大項目、大工程、大投資為主轉向以人的需求為中心的“小而精”“小而美”的場景化、體驗化、定制化的旅游服務為主。旅游目的地的開發眼光要轉向市民群眾身邊的好風景、好去處,要廣開資源轉化思路,每一個具有特色的空間場景都有可能成為“網紅打卡地”,每一個滿足市民群眾休閑度假需求的綜合體都有可能成為“消費聚集地”,要善於發現、改造、升級身邊的美,“詩”不僅可以和“遠方”結合,更可以與生活結合。要重視群眾對於出游品質的需求升級,在吃住行游購娛等基礎要素上下功夫,每一個旅游服務要素都有潛力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旅游產業鏈條,要從做面、做線、做廣向做深、做細、做精轉變。
第二,堅持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旅游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新冠肺炎疫情給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旅游業要適應變化,回歸初心,以品質、品牌、品位為核心,尋求發展新方式、探索升級新路徑。要意識到大眾旅游消費的需求始終存在,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尋找精神家園、追求人的全面發展的訴求始終存在,在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過程中,還將釋放更多的“第一次出行”“第一次度假”“第一次休閑”的新需求,這都是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要延伸旅游業的產業鏈條,向融合要效益、向創新要效益、向科技要效益。旅游要善於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各個行業,在城市更新、鄉村振興、特色農業、創意生活中找結合點、找切入點、找融合點,借勢出擊,走混業經營、跨界經營的“+旅游”路子,讓旅游成為盤活發展資源的抓手、支撐和亮點。我們要俯下身子,洞察民情,在形勢不樂觀的時候依然堅定信心,固底板,強根本,保主體,留實力,穩住基本盤、練好基本功,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韌性。要目光長遠、與時俱進,不固步自封、不“等靠要”,下定決心促轉型、轉方式、抓創新、提效能。要建立健全行業應對風險沖擊的應急管理處理機制,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疫成果,以最小的代價積累重裝出發的優勢力量。
第三,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旅游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的主陣地、主承載者和主平台。文化是旅游的根與魂,新的歷史時期,文化在促進旅游發展中的強基固本、凝心鑄魂作用愈加凸顯。近年來,由於疫情影響,在總體出游人數有所下降的趨勢下,以文化內涵、文化體驗為主的文化主題游卻始終熱度不減,讀經典、進劇場、逛廟會等成為市民群眾出游的“決策依據”和“固定動作”,一場好戲、一個展覽、一項節慶,在出游過程中感受文化味兒,秀出文藝范兒,當個文化人兒,越來越成為旅游消費的剛需。要順應這種消費升級的需求和趨勢,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旅游成為認識文化、了解文化、愛上文化、傳承文化的重要途徑。要讓旅游產品和服務成為中華文化保護、呈現、傳承、傳播的最佳載體﹔讓景區景點、休閑街區、主題公園成為中華文明的薈萃地、展示地和傳播地﹔讓每一個導游人員、講解人員、服務人員成為中華文化的闡釋者、傳承者,讓每一個游客和消費者都成為中華文明的踐行者、傳播者。
第四,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生態環境資源轉變為發展優勢,處理好人與地、人與自然的關系,走出一條和諧、健康、共享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要推動旅游業嵌入國家重大戰略布局,加快推動長城、大運河、長征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有效保護、有力展現、協同共進、共建共享為主線,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成具有世界認可度、影響力和帶動力的人類共同文化遺產。要把“節能”“環保”“降碳”等思路引入旅游發展規劃,順勢而為,把獨特的自然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轉化為旅游、休閑、度假等發展資源。要尊重當地居民發展旅游業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處理好游客與居民、旅游與生活、生態與生產之間的關系,讓旅游開發成為地方發展的“金鑰匙”,營造居游共享、和諧宜居的發展格局。要把整治“私設”景點、反對餐飲浪費、預約錯峰出游等新理念貫穿旅游發展的全過程,提倡安全出游、理性出游、文明出游,提升群眾的出游滿意度、舒適度和幸福感。(楊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