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3全國兩會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級非遺建水紫陶燒制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田靜:加強傳統技藝類非遺傳承人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3-03-14 21:16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張靜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3-03-14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我國非遺保護、傳承、利用工作。非遺傳承的核心是人,非遺傳承人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傳統技藝類非遺來源於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實踐,其文化內涵和技藝價值通過生產工藝環節來體現。因此,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培養模式,要更強調在生產環境中實現,需要進一步統籌學校教育、非遺傳習中心(工坊)實踐等方面的力量,讓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更好地以“活態”進行傳承。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議。
  制定更加精准的培養目標和計劃。非遺保護傳承不能完全走市場化的道路,必須由政府部門積極參與,對不同的非遺項目分類施策開展保護傳承。特別是傳統技藝類非遺項目,其文化價值的核心在於技藝,不同項目的技藝要求有很大差別,在傳承人的培養上也有很大差別,這就需要主管部門制定更加精准的非遺傳承保護措施,重點是制定更加精准的非遺傳承人培養目標和計劃,有的項目可通過市場化的規律,由相關企業和工坊以“生產性”方式進行傳承保護﹔有的項目可通過職業院校進行大規模的系統培養﹔有的項目因缺乏市場需求而瀕於消失,則需要對傳承人開展“搶救性”培養,應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提供相應的工作崗位或補助,保證非遺項目能高質量地傳承。
  加強代表性傳承人的學徒制培養模式探索。要更加重視和壓實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授徒、傳藝的責任,積極探索學徒制傳承人培養模式,完善相關工作機制。
  探索“以獎代補”鼓勵傳承人培養。鼓勵非遺傳習中心、非遺工坊在傳承工作中發揮積極作用,建議設置專項獎金,對在鄉村振興中積極培養傳承人、輸送就業人群作出貢獻的傳統技藝類非遺工坊、非遺傳習中心及個人進行獎勵,形成培養非遺傳承人的良好環境。(黨雲峰、張妮統籌,張瑩瑩、張影、王彬、黃國勇、於帆、王偉杰參與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