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兩會熱點
兩會熱點
跨界融合創新 傳承紅色基因
——代表委員為紅色旅游發展建言獻策
發布時間:2022-03-11 14:43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3-11

  近年來,全國各地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去年以來,在慶祝建黨百年的喜慶氛圍中更是格外火熱,這一現象引起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在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進一步挖掘各類紅色遺產,豐富紅色文化內涵,針對大眾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推動紅色旅游與相關領域跨界融合,更好發揮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帶動地方發展、豐富大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紅色旅游景區不僅是旅游目的地,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朱曉進表示,目前,各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的硬件設施已經較為完善,但部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講解內容、方式及深度上未能針對參觀者的年齡提供差異化服務,講解內容存在千人一詞現象。他建議,應進一步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在館校合作的基礎上引入專家團隊、教師團隊、社會志願團隊,為各學段的學生群體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導覽講解服務、課題研究指導等。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結合紅色旅游活動開展主題征文、愛國主義知識競賽等。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從藝術與旅游融合角度對紅色旅游發展提出了建議。他認為,各地應加大文旅融合創新力度,用藝術講好紅色故事,通過發展旅游更廣泛、更有效地傳播紅色文化。“有內容、有情感、有細節的故事是紅色精神的生動載體,豫劇經典劇目中有大量感人的紅色故事,如《朝陽溝》《常香玉》《劉胡蘭》等,可以將這些藝術作品融入紅色旅游線路設計中,讓紅色旅游更富感染力。同時,建議相關部門統籌協調景區景點、豫劇演出團體等,圍繞紅色主題,共同創作並演出戲曲情景小品、折子戲、大戲等作品,並加強線上線下融合傳播,讓游客耳目一新。”

  全國政協委員、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煜表示,打造紅色旅游精品,一要鼓勵旅游企業推出符合市場需求、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二要培養一批會講紅色故事的人才﹔三要進一步加強面向青少年的紅色教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例如,結合“雙減”政策的實施,學校可以增設紅色教育主題課外活動﹔旅游企業可以針對青少年研發紅色教育產品,供當地教育部門遴選並向學校推薦。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著重關注了紅色水利遺產的保護和利用。他表示,紅色水利遺產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是賡續紅色血脈、增強精神力量的實物見證和生動教材,保護和展示這些遺產是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為此,他建議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水利設施的開放力度,將閑置空間改造為博物館、陳列館,結合遺產特點、借助科技手段,打造高質量精品展陳﹔深入挖掘遺產相關的自然與人文景觀資源,推出一系列高品質的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助推遺產所在區域農產品等增值。

  談及如何通過紅色旅游讓青少年更好地感悟革命精神,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湖南省委會副主委、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院長雷鳴強表示,紅色旅游的核心是傳承紅色精神,應結合青少年群體特點,從旅游線路主題設定、歷史人物事件選取等方面尋找合適的切入點,讓青少年游客重溫歷史,並從中找到共鳴。“紅色資源中蘊含著樹立遠大理想、克服重重困難、接續奮斗前行的勵志追夢故事。對紅色資源的挖掘應注重從青少年的視角出發,賦予紅色故事當代意義,將這些故事與青少年學生日常關注的問題相結合,從而激勵他們勇於面對並克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縣希安油茶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盧玉勝表示,福建各地紅色資源豐厚。去年,全省以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主題,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和旅游活動,強化了紅色旅游傳承紅色基因的作用。同時,福建各地努力推動紅色旅游與當地特色旅游資源深度融合,取得了切實可行的寶貴經驗。盧玉勝建議,更深入地整合資源,不斷深化產業融合,將紅色資源豐富的鄉村打造成鄉村振興示范點,形成一村一品,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生活品質,進而讓老區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全國人大代表、桂林市旅游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高級講師韋紅梅從教育和人才角度提出了建議。她認為,推動紅色旅游創新發展,需要不斷提高人才教育培養水平、不斷增加人才供給。紅色旅游具有復合屬性,一方面紅色旅游具有社會教育屬性,肩負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因此,紅色旅游發展需要理想信念堅定、對紅色歷史理解透徹、對社會教育有深入研究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紅色旅游具有產業屬性,可以為當地帶來經濟效益、就業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其創新發展需要符合市場規律,需要不斷引入科技等創新元素。從這方面考慮,紅色旅游升級發展需要既懂紅色歷史又懂經營管理的高水平人才。

  2021年,包括港珠澳大橋在內的“奮進大灣區﹒逐夢新時代”精品線路入選“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全國政協委員、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蘇權科建議,進一步挖掘港珠澳大橋歷史文化、科技、體育、旅游價值。依托港珠澳大橋,在珠海建設一座國家級橋梁博物館,以橋梁博物館為核心建設國內首個集橋梁文化傳播、科普教育、研學旅游等為一體的交通科技小鎮﹔每年在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紀念日當天,舉辦國際馬拉鬆賽,在港珠澳大橋西人工島(白海豚島)舉辦大灣區新年音樂會,打造獨具特色的海上音樂會。(李志剛 崔哲 李鳳 劉奕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