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聚焦2022年全國兩會文化和旅游部專題 > 委員談文旅
委員談文旅
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
歐彥伶:棉花村變旅游村 老百姓摘貧困帽
發布時間:2022-03-11 09:38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李曉霞
信息來源:中國旅游報 2022-03-11

  “千年仫佬,三尖羅城。誠摯邀請大家到廣西羅城做客,喝羅城好水,賞羅城美景,品仫佬風情。”3月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副縣長歐彥伶分享了羅城通過發展民族生態旅游實現鄉村振興的故事,並邀請大家到羅城旅游。

  歐彥伶是仫佬族委員。她說:“羅城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這裡風景秀美、民族風情濃郁,具有發展民族生態旅游的獨特優勢。我們著力在生態底色、民族特色上下功夫,推動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力。”

  歐彥伶分享了羅城縣棉花村通過發展旅游實現農民脫貧、鄉村振興的故事。她說,棉花村過去是一個仫佬族聚居的深度貧困村。近年來,羅城縣通過深入調研、招商引資,對棉花村內一個罕見的漏斗型天坑進行資源保護性、民族特色性開發。短短幾年,棉花村已發展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村,不僅摘掉了貧困帽,還帶動了村民致富。

  村民吳才書父子過去僅靠種植1畝多的石花地賺錢,住在破舊瓦房裡,兒子30多歲還娶不到媳婦。景區開發後,吳才書應聘擔任景區保安,月收入2500元,並申請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兒子也娶到了媳婦,還添了個孫女。吳才書說:“如果不是棉花村開發旅游,不知我何時才能當上阿公,還是共產黨‘益’。”

  “‘益’在仫佬語中是‘好’的意思。”歐彥伶說,旅游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羅城縣山泉水和農副產品的銷售。“在羅城境內的九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裡,遠古時代的花崗岩縫隙中流淌著天生天養的負離子山泉水。羅城人倍加珍惜大自然的饋贈,努力打造‘中國好水羅城山泉’品牌,壯大高端優質山泉水產業集群。好山好水出好酒,當地還積極打造中國米香型白酒生產基地。在山泉水的滋養下,羅城山野毛葡萄飲料、油茶、‘三特’水果等一大批優質特色農產品成為群眾致富的‘香餑餑’,打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產業扶上馬,還得送一程。”歐彥伶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專訪時說,“我們在棉花村、思民村等地發展山野毛葡萄種植時,針對收購毛葡萄的龍頭企業,政府會按照每500公斤以上給予優惠的收購價,給予一定補貼。針對從事毛葡萄加工的企業,我們也出台了系列獎補措施,保證毛葡萄的收購能夠平穩推進,提升農民的收益。”

  擔任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歐彥伶一直為羅城文化和旅游發展鼓與呼。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她接受中國旅游報記者專訪時,曾大力推薦家鄉“三尖羅城”,即“山頭尖”,羅城喀斯特地貌萬峰林立,碧水環流,生態宜居﹔“筷頭尖”,羅城盛產美食,人民熱情好客﹔“筆頭尖”,羅城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是一代廉吏於成龍的初仕之地,現有於成龍古道、於成龍廉政文化展示館等景區景點。

  今年全國兩會,歐彥伶提交了關於在鄉村振興戰略下推動田園綜合體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她說,當前,羅城縣正在推進的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不少都與文化和旅游產業關系密切。例如,在天河鎮北華村、天河社區、維新村種植高粱1萬畝,圍繞天河八景,打造諧樂島、諧樂洞、桃花島等文化和旅游項目﹔在小長安鎮地良村養殖1萬頭良種奶牛,建設現代化生態觀光牧場﹔依托米椎林、相思林景區,在小長安鎮合北村發展林下經濟和特色農產品加工,完善文化和旅游設施等。

  “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要想彎道取直、後發趕超,必須用足優勢、多方發力,努力探索少數民族地區產業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密碼,更有效地實現鄉村振興。”歐彥伶說。(李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