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專欄 >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設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設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持續推動非遺口述記錄工作
發布時間:2021-01-29 18:42 來源: 編輯:科技教育司
信息來源: 2021-01-29

  “口述記錄”是天津市藝術研究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非遺保護的常態工作,自2010年啟動至今已堅持十年。從初期對國家級、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採錄,逐漸擴大到70歲以上的項目親歷者的採訪記錄,其目的是更完整記錄留存非遺相關文獻資料。2016年—2018年,完成了傳統戲劇和曲藝項目67名傳承人的口述記錄工作。通過集中對同一類非遺項目傳承人、親歷者的口述記錄,記錄並還原歷史發展過程的重要人物、事件、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的節點等重要非遺檔案。逐年的積累,為我市的非遺保護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也有效地彌補了項目保護單位在申報時對項目調研的不足,建立健全了非遺基礎信息數據庫,為後續研究及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提供了內容保障。 

  2019年,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啟動了傳統音樂和傳統舞蹈類項目的口述記錄工作,當年採錄了24個項目41名傳承人,拍攝照片近5500張,數據容量近50G。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採錄工作一度受到影響,隨著疫情緩解,2020年8月重啟新的採錄任務。採錄工作實行項目負責制,每人獨立承擔3至4個項目,通過前期調研、圍讀文本、查找資料、梳理訪談提綱、電話溝通交流、實地訪談等一系列工作流程,開展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口述採錄工作。各項目負責人以嚴謹的學術研究態度,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內共完成20個市級項目38名傳承人及親歷者的口述記錄工作,拍攝照片9000余張,數據容量近150G。截至目前,市非遺保護中心共完成79名傳承人及親歷者的口述採訪,錄制視頻累計時長近160個小時,積累素材3T,整理文字逾70萬字,搜集了大量項目歷史資料、實物和老照片,為下一步的深度研究和編輯出版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將在口述採錄基礎上發起“天津民間音樂、民間舞蹈舞台創造性轉化”示范工程,探索非遺分類保護和傳承發展新路徑。

供稿單位及撰稿人: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