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專欄 >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設
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所科研建設
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統籌推動雲南省藝術科研發展
發布時間:2021-01-29 18:48 來源: 編輯:科技教育司
信息來源: 2021-01-29
   2014年12月,經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批准成立雲南省藝術科學規劃領導小組,在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以下簡稱雲南省藝研院)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雲南省藝規辦),負責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和雲南省社科規劃藝術學項目申報管理工作﹔在全國率先將藝術學項目從省社科規劃項目中單列委托管理,在省社科規劃項目預算中將藝術學項目預算單列,納入省財政預算安排,給予持續的經費支持。2015年-2020年,受理省級藝術學申報項目1000項,立項資助142個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1項,一般項目75項,青年項目56項,資助總額392萬元。2016年,全國藝術科學規劃項目雲南省管理工作從原雲南省文化廳移交雲南省藝研院,2017年全國藝規辦批准雲南省藝規辦承擔中級管理職責。2016-2020年,面向雲南全省共組織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投標7項,年度項目申報501項。共有27個項目受到立項資助,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一般項目11項,青年項目5項,西部項目9項,資助總額564萬元。

  藝術學項目在雲南省級社科規劃項目單列管理後,雲南省藝規辦結合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特點與雲南省社科規劃項目的要求,緊扣藝術學學科發展態勢與雲南藝術科研發展實際,覆蓋藝術學的所有學科,充分挖掘雲南文化藝術資源,持續資助與雲南文化藝術發展密切相關的課題,在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方面逐漸搭建有雲南特色的藝術學研究體系,逐步解決了藝術學在省級社科規劃項目中申報少、立項難的問題。雲南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按照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學科設置,以8個學科分類對應了藝術學門類下的5個一級學科,建立了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相一致的管理機制,同時以省級課題培育和帶動國家級課題的申報。“南詔大理國佛教藝術研究”“ 中國西南民族音樂舞蹈圖像文化藝術的現代化保護與發展和國際化傳播與交流合作”“ 圖像時代視覺污染的形成機制與治理路徑研究”等3個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是在獲得省級藝術學項目資助深化研究後再獲得國家級課題資助。雲南藝術科研以雲南各民族藝術為研究重點,突出歷史文化底蘊和地理區域定位,成為了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立項的關鍵,重大項目“多民族藝術交融與中華民族認同研究”和重點項目“基於雲南民族與地域文化的設計文化生態系統策略研究”的立項資助,體現了對雲南藝術科研積累和學科優勢的肯定。 

  2011-2015年,雲南獲得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年度項目立項11項,佔立項總數754項的1.46%﹔自省藝規辦負責管理項目以來,2016年-2020年,雲南獲得年度項目立項26項,佔立項總數1091項的2.38%,提升0.92%﹔與2016年相比,2020年度雲南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申報數增長1.34倍,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年度項目申報數增長1.23倍,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雲南省藝規辦在統籌國家級和省級兩級藝術學項目管理中,工作思路一脈相承,工作流程相互協調,分別建立了面向申報單位科研管理部門、廣大專家學者和立項項目負責人的網絡溝通平台,並在每年申報前主動到各高校和藝術科研單位進行申報動員培訓,擴大申報動員、實施管理和成果宣介的覆蓋面,充分調動全省藝術科研力量的積極性,得到科研單位的高度認可和關注。同時對項目申報、中期管理、成果鑒定實施標准化管理,提高科研人員和科研單位的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和科研水平。 

 

供稿單位及撰稿人:雲南省民族藝術研究院 張瑞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