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和旅游科研工作成果專欄 >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
“新興城市文化流動與文化創新研究”項目成果簡介
發布時間:2021-05-19 17:57 來源:科技教育司 編輯:馬思偉
信息來源:科技教育司 2021-05-19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高度展開研究,為提高新興城市在國際文化城市體系中的地位,代表國家參與全球文化競爭提供理論支持和策略准備,可以為如何增強新興城市的文化創造活力、如何促進新興城市文化改革創新、如何依托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塑造新興城市文化的創新特質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二、重要理論觀點、對策建議 

  (一)重要理論觀點 

  1.文化積澱的重要性不可替代,但一味強調文化積澱的文化積澱論存在六大誤區。凡是新興城市都曾經被戴過“文化沙漠”的帽子,新興城市在文化流動時代實現文化發展“彎道超車”具有可能性和現實性 

  2.文化流動正在成為全球化語境中理解文化的新范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個國家或地區的各種文化構成了一個相互沖撞、對話和互動的全球多維網絡圖景。在這個全球網絡中,每一種文化不再固定於一個地理位置上,而是在網絡中做著不規則、不均衡以及不等速的運動,這就是文化的流動。文化流動作為一種互動過程,其形式多種多樣,如文化借鑒、文化交流、文化強加等,在當今全球化、國際貿易、信息和通信技術、媒體崛起、文化多樣性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大背景下,文化流動的形式正在或將會發生新的變化。好奇、傾聽和對話是文化流動的真諦,文化的流動性是文化之間可以對話的依據,相互理解的能力決定文化間對話的成功率,重視“求同”看淡“存異”可以擴大文化間對話的空間,開拓更好的對話前景。 

  3.文化加速流動的新時代,創新、智慧、包容、力量成就新興城市的文化未來。一個城市如果自覺地選擇創新型文化而不是守舊型文化,就會具有強大的爆發能力,造就文化發展奇跡。反之,則會走向衰落。發展創新型文化必須保持文化創新的能力,新觀念、新制度、新技術,是創新型文化的集中體現。智慧型文化是一種相對於蒙昧、盲動的文化形態,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崇尚知識,以追求理性為旨歸,城市因為知識、理性而充滿智慧,城市文化也因為智慧而充滿力量。包容精神的存亡與文化本身的興衰休戚相關,包容型性文化最基本內涵是認同不同的文化享有同等的發展機會和地位,開放、寬容、多樣性和對話是包容型文化的關鍵詞。力量型文化相對於消解型、娛樂型文化存在,其首要體現就是文化的血性,擁有強大的創造力、競爭力和影響力。 

  4.經濟因素對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的雙重影響:一方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GDP崇拜大背景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政策理念使文化空間受到空前擠壓,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受到經濟的強力壓制﹔另一方面,經濟要素在文化資源配置中具有重要作用,為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不斷創造新的條件和新的機遇,以新的形式和運行邏輯推動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的實現。 

  5.經濟促進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的基本作用機制在於經濟與文化的融合,其具體作用形式包括:(1)經濟將文化作為資源或要素通過市場或政府力量融於經濟發展,帶動文化的跨區域、跨領域流動,並帶動文化在與經濟融合的過程中創新內容和表達方式、傳播方式,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創造新的文化空間,創造新的文化消費市場﹔(2)經濟轉型特別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帶動文化觀念的更新,使不同類型經濟所創造和積累的文化精神、文化理論實現時間和空間上的多維流動,並在不同類型經濟的沖突地帶形成文化創新的機會﹔(3)經濟還具有解構文化傳統的力量,有利於打破固有文化的掣肘,實現文化從傳統向現代的變遷﹔(4)經濟影響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的方向,影響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的程度,經濟全球化推動文化全球化,激發全球與地方、現代與傳統等沖突域融合,強化當代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 

  6.文化產業是新興城市的文化優勢,對推動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具有最直接的意義。(1)文化產業使文化流動的速度和規模實現質的躍升,文化生產的要素在資本的紐帶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和流轉,文化產品的規模化生產和批量銷售使文化傳播的速度和效率全面提升。(2)文化產業讓文化藝術與經濟相遇,既在相當程度上和大范圍地打破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界限,使大眾文化、消費文化和文化的商業化成為當代文化的幾乎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3)文化產業從根本上改變了文化的發展取向和發展路線圖。一方面,由於文化產業增長的最基本動力來自技術和經濟,內容和創意強烈地受到技術條件和市場機制的調控,並在相當程度上退居二線﹔另一方面,文化產業與全球化的合流,也使文化的流動不得不面對另一種現實,即全球化時代的文化流動基本上通過媒體、傳播網絡和商業途徑輸送,由越來越大量的文化商品、服務和通訊構成。文化產業所代表的文化制造能力和傳播能力,影響著文化的流向,並將決定一個城市在區域、國家和世界上的影響能力。(4)全球化時代文化產業所推動的文化流動,正在使國際范圍內文化生產與文化權力的關系變得日益復雜。新興城市必須把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選擇。 

  7.文化流動對技術的依賴程度大幅度提高,並引起了一系列新的變化。技術進步實現的時空壓縮,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也使文化的流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便利和快捷,文化的流量也獲得爆發性增長。信息和傳播技術發展的非物質化、非領土化過程,使文化與地理的關系開始弱化,文化的在地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在文化與技術之間,文化的內容與技術手段的重要性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文化流動中媒介和渠道的重要性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超過了文化內容本身。技術進步正在矯正文化流動中地方與全球、邊緣與中心之間的不平衡,也有可能改變發達國家、發達地區在文化流動中的主導格局。處在傳統文化版圖邊緣的國家或地區,有可能在文化的極速流動中成為新生力量、新興節點,甚至新的中心。 

  8.技術正在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新的通信技術帶來不斷變化的文化生產和消費模式,數字融合促進新的商業模式的產生。 

  9.公共文化服務要促進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需要打破“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嚴格區分,對“事業”與“產業”概念作出新的理解。  

  10.多元互動的公共文化治理結構與文化流動與文化創新的促進機制:建立以尊重每個人的文化選擇權利、文化創造權利為政策導向的創意社會網絡﹔文化領域內的公私合作伙伴關系﹔公共部門的角色﹔私人部門的角色﹔文化參與過程中的公民角色等。 

  (二)對策建議 

  1.抓住轉型發展重大機遇,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城市更新等重要發展節點上,其中特別是要強化文化引領策略和文化植入力度。 

  2.充分利用強大的經濟硬實力,實現城市文化資本的快速積累,為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提供設施和機構等硬件支撐,凝聚文化人才,促進創意階層的形成。 

  3.促進文化與經濟的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創意經濟,特別是要在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提高文化產業創意能力和整體競爭力上著力,為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提供產業支撐。 

  4.實現文化與經濟的良性互動,有效開發和利用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所帶來的豐富、廣闊、多樣的文化和創意資源,通過文化的流動和創新,創造發展環境,創造機會,吸引更多人才,配置更加優質的要素,組合更加優質的資源,促進經濟更好發展。 

  5.“強化科技創新支撐”作為新興城市文化發展的主攻方向,在重點領域中突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產業門類,在產業創新中突出“文化與科技融合”特色,實施技術支撐重大工程。 

  6.促進公共文化空間建設,重點關注公共文化空間作為市民文化生活重要載體對文化流動與文化創新的影響,將視角落在兩種不同類型的公共文化空間:其一,文化功能區建設成為自上而下的激發城市活力、推動城市發展的新路徑﹔其二,社區文化再造則更多的體現為自下而上流動性、多樣性文化生態的培育過程。 

  三、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1.推進文化流動性研究,建構系統的文化流動理論,探索文化流動與文化創新良性互動的有效機制可以將文化流動問題的研究水平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形成新興城市在城市文化研究中的一項重要理論成果。 

  2.對新興城市如何利用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實現文化發展追趕戰略、如何提高新興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文化城市體系中的地位,如何確定文化流動時代的城市文化發展戰略、如何聚集經濟、技術、公共文化和社會要素促進文化流動和文化創新等問題提供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兼備的解決方案,為城市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首席專家及所在單位:王京生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