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簽字暨揭牌儀式舉行
發布時間:2010-05-24 09:03 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 編輯:易碩
信息來源:中國藝術研究院 2010-05-24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建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第二類)協議》

 

 

 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為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揭牌

  

趙少華副部長,伊琳娜博科娃總干事,張慶善副院長,教科文組織訪華團成員,外交部代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處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官員,日本、韓國駐華使館代表共同合影留念

 

  518,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以下簡稱“亞太中心”)簽字暨揭牌儀式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隆重舉行。文化部副部長趙少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及其訪華團隨行成員出席揭牌儀式。外交部代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會秘書處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代表處官員,日本、韓國駐華使館代表與國內數十名知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也參加了揭牌儀式。儀式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張慶善主持。

  趙少華副部長和博科娃總干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建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第二類)協議》,並共同為亞太中心揭牌。

  趙少華指出,亞太中心的成立將為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掀開嶄新的一頁,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中心成立後將致力於宣傳和推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組織地區和國際性非遺保護培訓活動,提高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會員國在非遺保護方面的能力,為地區和世界非遺保護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揭牌儀式結束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一行參觀考察了亞太中心行政辦公室、亞太中心會議室及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

  2009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大會審議通過在中國建立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的申請報告。早在20079月,中國文化部正式致函時任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鬆浦晃一郎,表達了在中國建立由教科文組織支持的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第2類)的願望。此後,日本也提出在其本國建立亞太中心的意願,韓國在2005年即已提出相同意願。經過協商,2008年中、日、韓三方就三個中心的重點職能達成共識並簽署諒解備忘錄,即中國亞太中心以培訓為主,韓國亞太中心以信息和網絡建設為主,日本亞太中心以研究為主。

  亞太中心落戶中國,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中國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我國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做出自身貢獻之願望的充分認可。亞太中心的成立對於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框架下開展亞太地區多邊合作,維護亞太地區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對整個亞太地區而言,亞太中心的建立標志著在教科文組織框架下亞太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了更加協調統一的發展階段,有了更加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完備的人才培養保障機制。

  亞太中心由管理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秘書處等機構組成。中心將致力於宣傳和推廣《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通過長期和短期課程培訓與田野考察相結合等多種方式提高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會員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能力,將是我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積極開展地區和國際性合作的重要平台。

  亞太中心所依托的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國家級專業機構。從2000年開始,該機構一直承擔著中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具體評審工作。與此同時,在全面參與實施我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評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公益宣傳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建設、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物資料征集,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人才培養等工作方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發揮著重要作用。